教室里有人开始讨论道德和责任,有人质疑这种理论是否会把人类自身的自主性视为可替代的模块。教授回答说,科学的边界在每次被推开时都伴随着伦理的重洗。技术能让我们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更自由的分布,但也会让某些物种、某些文化成为替代物的候选。真正的问答不是技术能否做到,而是我们作为个体和作为社会,是否愿意接受把自身置于被写入与被复制的命运。
讲座结束时,教授回到最初的问题。他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一种生命体,它能在机器与有机之间切换,能把自己写入被看不见的介质,然后再从中重建自己的身体。教室里静得像夜。他收起粉笔,转向窗外,阳光照在他皱纹的褶隙里,像光落在古老的地图上。他低声说,强大并不总是毁灭,强大更多时候意味着能够维系一种持久的存在,哪怕那存在以我们无法识别的方式存在着。
吴雪站在窗外听完这些,心里涌起复杂的情绪。他想到自己的速写和AI检索到的地址,想到废墟里那一处被刻下的线条,想到那句话请勿熄灭。教授的课像一把钥匙,把他眼前那张复杂的网又转动了一圈,然而每转动一下,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局促。
他于是一边听着教室内年轻人争论的余音,一边把这堂课的记录整理成新的问题清单。若某些生物能通过信息化与模块化延续其存在,是否意味着人类也必须学会以信息化的方式保护自己?若龙族的符号在不同世界重复出现,是否意味着某种文明演化的轨迹早已被写定?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吴雪知道他必须把这些散乱的线索继续缝合下去。
(第354章到此结束,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