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深得民心(1 / 2)

第17章深得民心(第1/2页)

“关键雄,涿州境内,有良田多少?每年可有粮食结余?”

朱睿看向涿州的长史,沉声询问,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凝重,目光锐利如鹰,直透人心。乱世将至,粮食乃是根基中的根基,容不得半分含糊。

关键雄抱拳一礼,面露苦色,躬身答道:“公子,卢龙军辖区土地贫瘠,多为山地丘陵,土层浅薄,不利于五谷种植。涿州境内,仅有中等田二十余万亩,且多分布在城郊河谷地带,每年产出粮食供应城内军民所需已十分勉强,遇上灾年更是减产,时常需花费大笔钱银向商贾购置,方能补足缺口,维持供需平衡。”

“连最基本的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朱睿大皱眉头,心中愈发紧迫。他深知,再过一段时间,天下大乱恐将全面爆发,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交通断绝,届时不说粮食价格暴涨至天价,就算有钱,恐怕也难买到半粒救命之粮!

“即刻组织平民开垦荒地,越快越好!凡自愿参与开垦者,免其半年赋税,官府提供农具种子!务必赶在春耕之前,多开辟出十万亩田地!彭皓,你率领城防营将士协助,划分垦区,巡逻警戒,既要保障开垦进度,更要务必保证百姓安全,严防盗匪或野兽侵扰!”

他挥了挥手,当即下达命令,语气斩钉截铁。粮食,便是乱世之中安身立命、凝聚人心的最大保障,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绝不能有半分疏忽!

待关键雄与彭皓齐声应诺、行礼退去后,朱睿端坐于上首,静静沉思,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

“何时才能有谋臣出世相助?”

他轻叹一声,心中清明自守。自己虽有穿越之利与《中华群侠录》这等神物,手握召唤华夏人杰的机缘,但论及谋略算计、治国安邦,与华夏五千年历史中那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奇士谋臣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起码,若有一位得力谋士辅佐,粮食这等关乎根基的要事,绝不会等到今日才开始着手布局,早该未雨绸缪,深耕细作了。

就在此时,门外有士卒小跑而来,单膝跪地,高声禀告:“公子,府外有一位道长前来投奔,自称丘处机,言明与公子有旧,特来相助!”

朱睿心中一喜,长春真人丘处机,终于到了!

他立即站起身躯,面带难掩的欣喜笑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即招呼谢逊与高万禄:“谢大侠,高长史,随我一同出府相迎!”说罢,便大步流星向着府门而去,步履轻快,难掩急切。

高万禄紧紧跟随在后,心中满是疑惑与不解。有人来投?

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值得公子如此郑重,亲自出府相迎?!

他可是记得,前段时日,通脉境二重的高手彭皓前来投靠时,公子都未曾亲迎,只是淡然吩咐谢逊代为安抚接待,礼数已然周全,却远不及今日这般重视。

可如今,看公子这般激动的模样,来者定然非同小可,莫非是传说中隐世不出的顶尖宗师?

高万禄心中愈发期待,对这位神秘道长的来历好奇不已。

一脚踏出府门,晨曦微露,洒在朱府门前,朱睿瞬间双目一亮——好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

他的视线立即就被府外那道挺拔的身影牢牢吸引,再难移开。

身躯挺拔伟岸,静静屹立于府前石阶之下,宛如一株千年劲松扎根大地,任凭风吹雨打,自有一股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气度!

背脊笔直如剑,一袭青色道袍洗得发白,却浆洗得干干净净,随风微微飘动,腰间悬挂一柄古朴长剑,剑鞘之上刻有云纹与道家符箓,隐隐透着温润灵光,一看便知绝非凡品。头戴青色道冠,面容清癯,颧骨微高,目光却深邃如古潭,顾盼之间自有威严,仿佛能洞察人心。

颔下三缕长髯已呈花白,却梳理得整整齐齐,面色红润,不见丝毫老态,眉宇间带着悲悯苍生的温和,又暗藏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周身气息平和却深厚,如大地般沉稳,如高山般巍峨,仿佛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望之便心生敬畏,不敢有半分亵渎。

谢逊面色瞬间一凝,浑身金毛微微颤动,心中一股炙热的战意如火山喷发般汹涌澎湃,眼中神芒暴涨,熠熠生辉。他从眼前这位道长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温润却坚韧、平和却磅礴的强大气息,那是一种与自己刚猛霸道截然不同的武道境界,圆融通透,返璞归真,就算是他,也不敢有半分小觑!

丘处机轻轻看了一眼谢逊,目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随即恢复平和淡然。他同样感受到了谢逊身躯之中蕴含的磅礴气血与无匹煞气,知晓这是一位久经沙场、悍勇无畏的侠客,一身修为已然登峰造极。

“贫道丘处机,号长春子,奉天命而来,拜见公子!”

他上前一步,对着朱睿拱手行礼,姿态恭敬却不失道者风骨,声音清朗悦耳,如玉石相击,掷地有声,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谢逊眼中精芒一闪,瞬间从丘处机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炎黄气息!

那是华夏儿女独有的文化气韵与民族风骨,是无论跨越多少时空、历经多少岁月都无法磨灭的深刻印记!

“长春真人快快请起!一路辛苦,快随我入府奉茶!”

朱睿大笑出声,连忙上前两步,双手扶起丘处机,心中激动不已。丘处机不仅是武功高强的罡气境宗师,更是心怀天下、精通教化、深谙治国之道的名士,有他相助,如虎添翼,涿州的未来必将更加稳固!

就算在华夏历史的一流人杰之中,丘处机的德行与才能,也定然处于顶峰之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章深得民心(第2/2页)

他的威名,不仅在于全真武学的高深精妙,更在于当年远赴西域,于雪山之上面见成吉思汗,以“敬天爱民、止杀保民”之道苦心劝说,终使一代天骄减少杀戮,拯救万千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大义之举,千古流传,深入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