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第二十六章兵法新语(第1/2页)
路知晓盯着电脑屏幕上鲜红的“67分”,喉咙发紧。这是他《市场营销学》期中考试的成绩,在全班名列后茅。窗外初夏的阳光灿烂得刺眼,几个同学在草坪上嬉笑打闹,那欢快的声音此刻听来格外刺耳。
“知晓哥,别太难过,老马的课本来就难。”室友陈昊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考了61,勉强及格。”
知晓苦笑着合上电脑。陈昊的安慰反而让他更难受——对方平时打游戏到凌晨,考前突击一晚就能及格,而他熬了几个通宵,却换来也是这个结果。
“我可能真不适合学商科。”知晓叹了口气,把厚重的《市场营销原理》塞回书架。这本书他翻了好几遍,重点划得五颜六色,笔记做得工工整整,可一到考试,那些理论就像沙子一样从指缝溜走。
“别这么说,”陈昊从冰箱拿出两罐可乐,递给他一罐,“你游戏指挥不是挺厉害的吗?上周公会战那策略,把对面打得落花流水。”再说,数理化没几个跟你相提并论。
知晓拉开拉环,碳酸气泡的嘶嘶声像是在嘲笑他。确实,在虚拟世界里,他能准确判断局势,调配资源,出奇制胜。数理化游刃有余,可文科中的学习,为什么就这么难?
“游戏和现实能一样吗?”知晓灌了一大口可乐。理科的水平决定深度,文科才能上升高度。
“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分析情况、制定策略、执行计划吗?”陈昊晃了晃手机,“你看这王者荣耀,不就是现代版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知晓突然想起高中历史课上学过的只言片语。他放下可乐罐:“图书馆有《孙子兵法》吗?”
“应该有吧,军事类或者哲学类?”陈昊挑了挑眉,“怎么,要弃商从戎啊?”
知晓没理会室友的调侃,抓起书包出了门。
学校图书馆三楼,军事理论区书架前,知晓的手指在一排书脊上滑过。《战争论》《五轮书》《三十六计》……最后停在一本深蓝色封面的《孙子兵法全解》上。
他随手翻开,目光落在第一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字句铿锵有力,仿佛穿越两千五百年的时空直接敲击他的心脏。
知晓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不知不觉读了一下午。当读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时,他猛地坐直了身体——这不正是他学习问题的症结所在吗?他拼命“硬啃”教材,却从未分析过考试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劣。
借出这本书时,图书管理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看了看书名,又看了看他:“年轻人研究兵法?”
“嗯,想学点策略思维。”知晓有些不好意思。
老教授眼睛一亮:“《孙子兵法》可不只是打仗用的。商场如战场,人生亦如战场。好好读,会有收获的。”他在书后夹了一张便签纸,上面写着一行小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冯卫国”。
回到宿舍,知晓迫不及待地开始实践第一个原则:“知己知彼”。他找出前三年《市场营销学》的期末考试卷,对比分析出题规律;又去请教了学霸林小雨,了解老马的出题偏好。
“老马特别喜欢考案例分析,尤其是4P理论的应用,”林小雨推了推眼镜,“而且最后一道大题永远是结合最新商业事件。”
知晓如获至宝。根据这些情报,他调整了复习策略:不再平均用力,而是重点突破案例分析;每天早餐时浏览商业新闻,思考可能的出题角度。
两周后的小测验,知晓考了78分,从倒数跃居中上游。当老马在课堂上表扬“进步最大同学”时,全班同学的目光让他耳根发热。
“知晓哥,开挂了啊?”下课后,几个同学围上来取经。
“没什么,就是换了种学习方法。”知晓含糊其辞,心里却记着《孙子兵法》的话:“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初战告捷后,知晓开始系统地研究《孙子兵法》。他发现这部古代兵书简直就是一部人生策略大全。比如他的第二个问题——效率低下。
知晓是个“伪勤奋”型学生,每天泡图书馆很长时间,实际有效学习却不多。《孙子兵法》的“以逸待劳”给了他启发——与其低效消耗,不如充分休息后高效工作。
他重新制定了作息表:保证7小时睡眠,学习50分钟休息10分钟,傍晚运动半小时。刚开始难以适应,但一周后,他发现自己注意力更集中,记忆效率明显提高。
“这就是‘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啊。”知晓在笔记本上写道。合理安排时间,在最精神的时候攻克难点,疲惫时做些轻松的工作。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不久后,知晓开始将兵法智慧应用到社团活动中。作为学生会外联部干事,他负责下个月的社团招新策划。往年都是摆摊发传单,效果平平。这次他决定用点“兵法”。
“形人而我无形”——让对手暴露而自己隐蔽。招新前一周,知晓假装闲逛,暗中观察各社团的招新策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当其他社团还在用老套路时,外联部推出了“社团体验券”,新生可以凭券参加任何社团的试课活动。
招新当天,外联部摊位前排起长队,登记表都不够用了。学生会**拍着知晓的肩膀说:“有创意!明年继续这么干。”
正当知晓得意时,麻烦来了。副**张强——一个总爱摆架子的大三学长——在总结会上阴阳怪气:“某些人就知道搞花架子,核心工作没见多上心。”
会议室瞬间安静。知晓握紧拳头,想起《孙子兵法》的“上兵伐谋”——最高明的战略是用谋略取胜。他深吸一口气,微笑着说:“张学长说得对,我们确实还有很多不足。听说学长去年负责的校友联络工作做得特别好,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下经验?”
这一招“以退为进”让张强猝不及防,支吾几句就转移了话题。会后,几个干事悄悄对知晓竖起大拇指。
随着实践深入,知晓发现《孙子兵法》最精妙之处在于灵活应变。期末考试前两周,老马突然宣布改变考试形式——小组商业策划案加答辩,占总成绩40%。
知晓的小组成员包括话不多的李静和爱划水的王志。第一次讨论,王志就迟到半小时,来了还一直刷手机;李静虽然有想法,但表达含糊不清。知晓急得直挠头——这样下去肯定要垫底。
当晚,他重读《孙子兵法》的“九地篇”:“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既然强求一致行动困难,不如根据各人特点分工。
第二天,知晓调整策略:让擅长设计的王志负责PPT和视觉呈现;心思细腻的李静负责数据收集和分析;他自己则承担框架搭建和答辩主讲。这样各展所长,反而激发了团队活力。
策划案提交前一天,知晓偶然听说竞争对手小组请了研究生学长指导。他立刻想到“奇正相生”——常规方法与特殊手段结合。凌晨两点,他拉着组员在宿舍楼下便利店“偶遇”了刚下夜班的老马得意门生,虚心请教了几个关键点。
答辩当天,他们组的“校园二手教材平台”策划案以详实的数据、创新的盈利模式和专业的呈现获得最高分。老马特别表扬了他们“对4P理论的透彻应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六章兵法新语(第2/2页)
“知晓,你这组长当得太牛了!”王志兴奋地捶了他一拳,“咱们居然逆袭夺冠!”
知晓笑了笑:“这叫‘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看着成绩单上的“A”,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战略思维的力量。
暑假前,学校举办商业模拟大赛,冠军将获得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知晓组队参加,团队成员除了李静和王志,还有经管学院的学霸刘芳。
模拟赛采用电子平台,各团队经营虚拟公司,通过产品、定价、营销等决策争夺市场份额。前两轮,知晓团队稳扎稳打,排名第四。但第三轮,排名第一的“星辰”队突然大幅降价,引发价格战,好几支队伍被迫跟进。
“我们也得降价,不然客户全跑了!”王志着急地说。
𝟚⑥𝟚X𝕊 .𝒸o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