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前言(第2/2页)
恰好,庐山给我的感觉更应该是那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内与外,对本山的探寻,也是对真我的探寻。
去庐山旅游包车遇上的导游阿姨是当地人,和我们一路上聊的故事,凑成了这本书的“内”与“外”:我们想进庐山看看,她们想讲好庐山的故事,也想走出去看看。
庐山西海当时是坐在包的车上,半途停下来,我们从一个很高的视角整体看了过去。“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在我们去的时候还是单独售票,很多人以为“三叠泉”才是李白诗里面的这处瀑布,实则不然。而2023年之后,秀峰的售票也归入了整个庐山门票里。
再加上落星墩、星子镇的温泉、大多数山的原住居民全数移走,而庐山牯岭镇依旧有原住民……回程刷到《庐山恋》,看着里面男主画出的未来设想和如今已经建设起来的庐山(就如封面那张图,远处高高矮矮的楼),我遇到的庐山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创作这本书的视角一定也是不一样的角度——追寻那种纯粹的,不为外界所累的情愫,终于追寻到了——自我。
养人的环境无疑适合创作,可艺术到底是自我,是商业,是高不可攀,还是什么?创作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于是他们创作的对象把答案给了他们。
于是他们见山、写山、画山、讲山、终于见心、写心、画心、讲心。
人来寻山山见人,庐山更像是一面镜子,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你看不清它;自在庐山见真我,便看清了自己。
② ⑥ ② 𝕏 S . co 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