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韩文声音虽小,但毕竟没有小到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程度。
离得近些的谷城士绅,神色皆是一沉。
陈智也有点愣神,偷眼观察了一下韩复的表情变化。
可根本没有任何变化。
他正犹豫着,要不要表个态,义愤填膺控诉一下侯御封的时候,只见韩大帅依旧笑容满面的说道:“本官最喜吃席喝酒,不知谷城县有何特色美味?”
陈智立马说道:“大帅,我谷城群山环抱,背山面水,历来以河鲜和野味最为出名。下官已命城中名厨精心料理之,虽然必是比不上府城佳肴,但山野之中,亦有一番风味。”
“那本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陈大人请!”
“大帅请!”
韩复也不推辞,当先迈步而出,襄樊营和谷城县的“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尾随于后。
负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战兵局士卒,将码头上的人群分开,清理出了一条道路。
“轰!轰轰!”
栈桥边的火铳手们,将火朝天,一齐施放起来。
一时之间,码头区域电闪雷鸣,烟雾弥漫。
此时的火铳都是前膛枪,只装火药不装铅子的话,不具备什么杀伤性,但是声音,火光、烟雾这些东西都还在,声学效果和光学效果很是可观,看起来又震撼又有气势。
主官外出或凯旋之时,施放礼炮礼枪是韩复特地写在中军条例里面的。
经过几次实践的证明,效果确实不错。
堪称是主角出场必备之良器。
韩复本来以为,谷城县刚刚易主,就算是襄樊营只诛首恶,不问其他,也不扰民,尽量的将影响降低到最小了。但以这个时代,老百姓对于军队,尤其是对客军天然的恐惧和抵触,城池内外,最起码也应该萧条个十天半个月
的,才能慢慢的恢复生机。
但是没想到,南门码头这边热闹不减。街道也很干净,不仅没有各种四脚,两脚动物的粪便,地上连积水都没有。
两边的墙壁上,刷满了标语,沿途也有士卒在站岗巡逻,给老百姓提供了满满的安全感。
商铺也都开着。
韩复没有骑马也没坐轿子,信步走进了一家糖铺,随意和店主交谈了起来。周围中军文书室的书手,还有宣教队的宣教官等随从,连忙掏出小册子,稀里哗啦的记录起来。
把谷城县令陈智等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人都傻了。
韩大帅这咋还自带起居注呢?
不过说话的时候,有人在旁边专注的做着记录,这感觉光是让人看着,就知道一定会很痛快!
实际上,中军文书室那书手之所以记录,是为了留档。毕竟韩大帅很多的要求,都是外出之时随口说出来的,文书室要先将其整理成文字,再通过中军衙门下发,才算是形成真正的命令或者条例。
而宣教队的人,则是纯粹的现场收集素材,宣讲的时候要用。
韩复拉着那店主的手嘘寒问暖,表示襄樊营是百姓兵,到谷城来,是为了保护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家不必惊恐。
那店主见这位大师年轻英俊,还很好说话,壮着胆子说前两天有什么厘金局的人找上门来,说是要查账和验货,以后谷城的坐商和行商都要收这个厘金。那店主希望韩大帅和那金局的人说一声,他们都是小本生意,能不能
不要收金。
韩复当即表示,他确实认识几个金局的人,回去以后会将店主的诉求转交给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处理的。
然后韩复又买了几包麦芽糖作为纪念品,结账的时候,还是王宗周付的钱。这家伙直接掏了一两银子放在柜台上,连零钱都不要找,让那店主直呼好人。
感觉戏份差不多到了,宣教队的素材也收集差不多了,韩复这才起身告辞。
从糖铺店里面出来的时候,两边街道已经挤满了人,韩复又将那几包麦芽糖,全都送给了看热闹的妇女和小孩子,收获了一连串公侯万代的赞美。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南门附近,见到此处亦是干净整洁,城头处还挂着一条又一条的巨型标语。除了几个战兵局的之外,居然还有几条是谷城县衙,以及城中士绅的。
韩复将那些标语念了一遍之后,又左右侧头,对王宗周、陈智等人微笑道:“谷城虽然遭遇大变,但本官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目之所及,到处也都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本官很欣慰啊。文昭差事办得不
错,陈大人亦是用了心的。”
为了“接驾”的事情,王宗周和陈智等人,这两天着实是费了不少心思。
这时见得到了韩大帅首肯,二人都是咧嘴直笑,感觉浑身骨头都轻了二两。
很快,在众人簇拥之下,韩大帅来到城内据说很有名气的一家酒楼吃酒。
席间,不停地有谷城的官绅上来自报家门,想要敬韩大帅几杯。
韩科长那是酒精考验的老同志了,一向是来之不拒,酒到即干。豪爽亲和的样子,也赢得了谷城官绅的一致好评。
不过最让韩复感到满意的是,终于有文人士子,主动找到他,和他讨论诗词歌赋了。并且有几个年轻士子,话里话外都是想要投效韩大帅的意思。
韩科长出道那么久,当上襄樊营都尉也两三个月了,在努力地的经营之下,自己这块韩字招牌,终于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产生了些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不容易啊。
韩复当即摇唇鼓舌,感慨激昂,纵论古今兴衰,大谈天下局势,将那几个年轻士子,说得一愣一愣的,眼中直冒小星星。
一席酒宴,宾主尽欢,从上午吃到黄昏才宣告结束。
韩复表现出了六七成的醉态,但婉拒了以陈智为首的谷城官绅,换个地方,深入领略谷城风采的提议。又婉拒了陈知县邀请起他县衙暂住的提议,表示来日方长,大家以后有的是机会接触。陈知县以及一众谷城官绅,这才有
些意犹未尽的作罢。
进了守备府,韩复瞬间醉态全无。
这里位于南市大街的北段,原先是冯养珠的住处,前后三进院,地方不小,装潢也极为奢华气派。
此时此刻,韩复正坐在冯养珠的那张豹皮交椅上,听韩文、王宗周等人汇报情况。
韩文把当时暗杀冯养珠的细节,又仔仔细细的讲了一遍。宋继祖、贺丰年和李铁头等领兵官,先后汇报起夺城的经过。
王宗周则是将冯养珠谋逆的证据呈了上来??主要是以书信为主??这些东西可不是中军处的人伪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高斗枢、徐启元和王光恩等人写给冯养珠的。
内容无外乎是劝降的那一套,说李自成被大明平西伯吴三桂杀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说直隶、山西、河南、山东等处,遍地义旗高举,豪杰之士,纷纷反正归明。劝冯养珠早做长久之计,反顺归明,朝廷必世世代代,永保
恩宠云云。
最让韩复感到意外的是,这几封信件当中,居然还多次提到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没啥好话就是了。
冯养珠那日出门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再也回不来,这些具备某种保证书性质的书信,自然也不会无故销毁。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里只有高斗枢等人写给冯养珠的信,而没有冯养珠写给高斗枢他们的。顶天了只能证明,双方存在一定的往来。但这年头打仗,哪怕是敌我双方,保持一定程度的沟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并不能作为冯养珠谋反的直接证据。
但也无所谓了,马上就到秋时节,秋收前后左良玉必定不会让白旺过得安生舒坦。白旺在周边局势如此恶化,并且自身还面临着极大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只要韩复能给他一个还说得过去的理由,告诉他自己还愿意跟着他把
𝟐 6 𝟐 𝕏 𝙎 . 𝘾o 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