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葬明1644> 第266章 生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6章 生辰(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提督府不仅仅是中贵提督??也就是提督太监的私人府邸,更是太岳太和山的官衙所在。

在历史上,武当山提督太监的权力范围,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与外臣提督平起平坐,到逐渐成为太和山事实上的负责人。

并且,由于武当山一带流民众多,盗匪横行,因此提督太监除了道门事务之外,还要提督军事。

景泰年间,武当山道士李珍、魏玄冲率苗民二万谋反,尽管很快被平定,但荆襄百万流民仍在。到正统,成化年间,流民愈来愈多,宪宗皇帝不得不更加仰仗提督太监来管理。

这样,提督太监就有了管理地方,统辖军队的权力。

那个时候,提督太监的官名全称是:“分守湖广行都司,并荆州、襄阳、郧阳三府所属州县并卫所,及河南附近淅川、内乡县各该山场、哨堡、巡司。”

宗教、民政和军事一把抓,权力达到了顶峰。

而后提督太监的权力受到朝臣的抑制,并且后世皇帝根据个人的好恶,对武当山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提督太监在民政和军事方面的权力逐渐被剥离,到崇祯继位以后,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太和山话事人的地位仍是不变。

理论上,像是太和、紫霄、南岩、玉虚,遇真各宫观的提点,全都是提督太监的下属,受提督太监考绩,若遇出缺,也由提督太监斟酌候任人选。

一手攥着钱袋子,一手握着官帽子,还能节制均州千户所这个刀把子,权力很大的。

韩复在襄阳城,都没有这老狗在太和山过得爽。

静心堂是内院的正房,里面有主厅、暖阁、书房,还带了一个禅室。

此时此刻,韩复就在这间禅室内,拨弄着面前的窗户,他调整了几下,外面的阳光正好照在了神龛和前面的蒲团上。

那鎏金的真武帝君像,立时熠熠生辉起来。

可以想见,静坐在这蒲团上时,窗外阳光普照之下,修行者和金光闪闪的神像就会形成一种和其光,同其尘,融为一体的视觉效果。

“奶奶的,真他娘的会玩。”韩复感慨了一句,他这个现代人,进了提督府,都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都油然而生一种“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的冲动。

他一脚将蒲团踢开,叉手立在那神龛前,盯着面前的真武帝君像。

“伯爷。”

韩文从外面走进来,见自家大人如此模样,怔了一下,旋即又道:“据安插在戴进身边的暗桩回报,黑风寨、蝎子岭匪首谭天雄和王秀才,昨日动身去了武当山,恐怕是要与山上那些反对合作联姻之人互相勾连,对大人不

利。

“如何不利?”

“戴进未与谭、王二人一起,这二人与谁谈,谈得什么,并不知晓。谭、王昨日动身,恐怕今日才到,等暗桩有了确切的消息,又得几日之后。不过,先前玉虚、遇真两宫都派人来传话,告之前几日诸提点在紫霄宫议事时的

情景,还是以南岩宫反应最为激烈。谭天雄与王秀才若真有内应,该当天道长嫌疑最大。”

言及此处,韩文将脑海中思路略作整理,才猜测着继续说道:“照卑职的分析,天道长等人,恐怕会趁大人上山祭拜之时,选一险要处发难,山上地势狭隘,只需数十精壮敢死之士便可成事。是以卑职还是先前的意见,山

上安全隐患极大,伯爷以不上山为妙。”

韩复还是叉手盯着面前的神像,看了半晌,忽地“咦”了一声,伸手在真武大帝的玉体上鼓捣了几下。

那神龛本来是嵌在墙上的,这时竟如门扉般被整个拉开,显然是后头还别有洞天。

“你娘的,原来机关在这里。周公公倒是个实诚人,连这等机密都告诉我了。”

韩复没急着进去看,又把神龛归位,这才转过身来:“安全的问题,由你与马大利负责,哦,再加上郑公子,让他也参与进来。本藩不管这些具体的事情,只有一条,武当山上的道士们,如果以本山弟子护教,那就由他们

去,本藩可以解决。但绝不容许有外来的势力介入勾结。这是处理此事的基调。”

“大人还是要上山?”韩文有些着急:“即便只算本山子弟,仅以南岩宫而论,就有佩剑掌刑道人两百多员,这仍是一大隐患。”

“师太也好,真人也好,还是什么学刑道人也罢,终归不是超然解脱的神仙,还是要吃饭的嘛。只要是还有的选,没人真的愿意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即便是真能杀了我韩某人,又有什么用?天道长应当很清楚,真把我

杀了,这太和山上上下下,不会再有一个活口的。”

韩复这番话说的平平淡淡,就像是在阐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小韩局长心下一凛,他都不敢想象,如果大人真的遇刺,整座太和山要承受何等怒火,这些道士能痛痛快快的去死,恐怕都是最大的奢求。

“所以,以武护教也好,宁折不弯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讨价还价而已。”韩复接着说道:“本藩是来切蛋糕的,又不是来砸蛋糕的,无非就是谁多吃一口,谁少吃一口的事情,这都是可以谈的嘛。”

“伯爷,不论是卑职收集到的情报,还是玄虔真人、常静师太,包括清蘅子小姐和林姑娘也都说,南岩宫天道长最是性格刚烈,他要是执意不谈呢?”韩文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谈就杀了嘛,南岩宫的道士不是注定要跟着天琰道长的。天琐道长死了,换个人上来,兴许就愿意谈了。”韩复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说出的话却很残忍:“要是都不愿意谈,那就都杀了,太和山道士成千上万,死那么

一两百个,也是无伤大雅的。”

“嘶……呃……”韩文深吸了一口气,先前准备好的话全咽了回去,有点被噎住了,缓了好一会儿才道:“伯爷,这,这不好吧?”

“我也觉得不好,但如果他们就是不识抬举,就只能请他们去死了。”韩复耸了耸肩膀。

这些脱产的神职人员里,当然有好人,也有值得韩复推崇尊重的人,但这些神职人员作为一个整体,其实是让韩复天然就感到反感和厌恶的存在。

太和山宫观建筑群刚刚落成之时,道士只有四百多人,但很快就膨胀到了一千有余,到明中叶以后,明宪宗实录记载”(太和山)无赖羽流万计”,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了。

这么多道士,当然大部分都是没有编制的。这些编外人员就依附各宫观,靠给进香的香客当导游、算命赚钱,以至于骗财骗色骗人那都是常有的事情。相关案例在明代笔记中多有记载。

张全忠这个老骗子,就曾经在武当山混过。

除了这些道士,武当山其他人员也非常庞大,正德年间湖广巡抚奏请朝廷给太和山缩编,其中提到仅拟定要裁撤的军夫就有一万一千六百余人,可以想见这道门清净之地是何等人员庞大,鱼龙混杂。

除了编外人员坑蒙拐骗,素质不高外,编内的道士自然更加猖狂。

万历年间,牛?同学的前辈,时任襄阳知府冯若愚路过武当山。此人两榜进士,对宦官极为厌恶,没通知提督太监,自己带着人就游览起来,到静乐宫的时候,与道官赵本深、袁进贤起了冲突,冯若愚大怒,当即就要让手下

将这些无礼的道士抓起来打一顿。

但这些道岂是好相与的?

赵本深、袁进贤丝毫不惧,立刻纠集山中群道,反将冯若愚等人打了个头破血流,落荒而逃。

这事后来告到了万历皇帝御前,朱翊钧同学倒是不偏不倚,身体力行的践行着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也不处罚冯若愚,也不处罚赵本深和袁进贤,居然这么哼哼哈哈的给糊弄了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冯若愚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冯元?,崇祯末年任天津巡抚;一个叫冯元飙,崇祯末年任兵部尚书。哥俩都死在了甲申年。

此事就在三四十年前,可以管中窥豹,看出太和山的道士们,大体上都是什么样的。

因此对韩复来说,面子给到位了,如果还冥顽不灵,看不清形势的话,那就杀了嘛,他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黑风寨的那些盗匪流寇,可能是真的想要自己的命,但这些道士嘛,韩复始终不觉得他们会舍得如今优渥的生活,非要弄死自己不可。

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少数。

因此韩复也不觉得安全上会有太大的隐患,从头到尾就没把这事真正的放在心上。

他接着又说:“当我越过紫气东来亭,踏上太和山地界时,这里的一切,便已经在掌握之中了,区别只在于吃下它的方式。只要本藩愿意,今天晚些时候,我们就可以彻底的占领太和山。因此,这个事情其实不足为虑,本藩

在想的,还是回去以后的事情??朱贵回来了没有?”

朱贵是军情局武昌站的站长,承担着联络左军和袁继咸的重任,但自从三月以来,就杳无音讯,再也没有消息传来。

武昌先后被左良玉、李自成和阿济格占据,屠戮甚重,几乎被烧成了一座空城,武昌站必然受到极大的破坏,朱贵本人如今是死是活,也让韩复颇为挂念。

“卑职自樊城之战后,就先后数次派人到武昌去,由于道路不通,始终没能联系上朱站长。”韩文语气有些低落。

在这种乱世中,失联往往就意味着死亡。

朱贵是桃叶渡旧人,跟着大人的时间比他还要早,此人虽是少年,但极有朝气,做事又勤勉,不单大人宠爱,韩文本人也很欣赏这个属下。

要真是死在武昌,那未免太可惜了。

2 𝟞 2 Ⓧ 𝒮 . 𝑪o 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