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谁?”
狮子旗坊的那间公房内,韩复多问了一句。
林远生知道大人问的是张家玉,又将此人的履历介绍了一遍:“伯......侯爷,此人是崇祯十六年的翰林院庶吉士,广东东莞县人,士林中传说他在家乡之时,好击剑、任侠、多与草莽结交,反正是个行侠仗义,交游广的
人。今上践祚之后,对他颇为倚任,常膝下无女儿嫁他………………”
听到这,韩复脸颊不由抽动了几下,怎么咱们这个隆武帝,动不动就是感叹没女儿嫁人啊,合着您老人家只会这一招是吧?
还有好击剑是什么鬼,听起来怪怪的。
林远生不知道韩侯爷心中所想,依旧尽职尽责的说道:“张家玉先是被选为兵科给事中,皇上决定令其到咱们襄樊监军之后,又给他加了兵部右侍郎的衔。”
“张家玉,张家玉......”韩复口中反复咀嚼着这个人名。
此人姓名韩复倒是听过的,著名的岭南三忠嘛,最终在家乡东莞抗清而死,死得时候据说还很年轻。
但具体的事迹,他实在想不起来了。
反正原本的历史上,张家玉是绝对不可能到湖广来监军的,自己也算是蝴蝶扇动翅膀,无意间改变了此人的命运。
至少待在自己这里,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但听林远生的描述,结合自己的印象,韩复感觉这个张家玉应该不是个好打交道的主儿,恐怕到了襄阳以后,见自己在这里的所作所为,俨然如土皇帝一般,要有一番微词了。
其实历史上张家玉迂腐但也没那么迂腐。
李自成破京师之后,张家玉刚刚授翰林院庶吉士,就在北京,但他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就投诚了大顺,率翰林院学士给李自成上书,公开称自己是“前明翰林”,称呼李自成为“大顺皇帝陛下”。
但清军打来以后,张家玉就不愿意给满洲人命了,赶紧跑到了南京。因为有“附逆”的黑历史,差点被关起来杀了,直到朱聿键即位才重新起用,最后死在抗清路上,成了岭南三忠。
明末清初很多文人的人生轨迹,都如张家玉一般。
在甲申鼎革之际,给大顺效命可以,但给清廷当官不行,所以才有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韩复不知道这些,只是问道:“为什么是张家玉?”
“本来皇上是想要让杨文骢杨大人来督师的,但后来传说马士英死了,杨文骢要去浙江料理后事,就没来。张家玉在隆武朝廷那边,按大人说的,是,是那个主战派,很强硬,因此主动请缨要到咱们这里来监军。‘
“马士英死了?”韩复吃了一惊。
“说是死了,也说是遁入空门之后教鞑子给抓住杀了,反正浙省、闽中因为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
韩复哦了一声,心说马士英若真死在了鞑子手里,也算是保住最后的底线了吧。
很多人都说明末、南明的高官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但人家到底毕竟是死了,这就比许多鞑子来了以后,还继续袖手谈心性的人要强很多。
没错,说的就是你钱谦益。
韩复给林远生扔了一支烟,吞云吐雾间,也是问起了隆武朝廷的情况。
林远生在福州期间,主要都是住在家在西湖的别业,不入宫奏对的话,就会到街市中走一走。
据他观察,郑家在福建的权势极大,说完全把控朝廷可能有点夸张,但肯定是隆武朝最大的政治势力。
“郑芝龙呢?”韩复问道:“他有没有什么异动?”
“异动?”
林远生歪着头想了想,不确定侯爷说的异动具体指什么。
对他来说,郑芝龙在隆武朝就没有“正动”全是“异动”!
“呃……...要说异动,就是皇上恢复心切,屡次申饬芝龙、芝凤、芝豹等兄弟出兵北伐。郑芝龙被催得不耐,只得遣其养子永胜伯郑彩出兵,结果郑彩拖拖拉拉的刚到杉关就按兵不动,随即风闻鞑子将至,又立刻掉头就跑,皇
上盛怒之下,降旨削去了郑彩的爵位。小人回程之前,皇上听闻郑鸿逵,啊,也就是芝凤,其部将无诏自浙江撤回,亦极为愤慨,凡此种种,简直不胜枚举。”
哎呀,咱们这大明朝,每天都上演这种戏码,真他娘的是奇葩绚烂,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啊。
“那郑芝龙本人呢?他没什么动作?”
“好像没有吧.....哦,对了,就是皇上次催促郑家出兵,但又指挥不动,双方矛盾凸显,皇上私下里甚至说,想要移驻湖广,倚重何总督和咱们襄樊营。
韩复心说,那可不能随便移啊,移了是要出事的。你隆武皇上心心念念的南阳旧人何腾蛟,可没你老人家想象的那么积极。
“那大木吾弟在皇上面前如何,可能说的话?”韩复又问。
“当然能了,皇上虽对芝龙、芝凤、芝豹、郑彩等辈百般看法,对郑二爷却极是看重,不仅赐其国姓,还改其名为成功,直欲以养子看待。”
“好,那就好!“
就在林远生还不明白此事好在哪里的时候,却见侯爷已经坐回书案之后,奋笔疾书的写着什么。
过了片刻,韩复放下笔,吹干上面的墨迹,将纸笺塞入信封之中,递给了林远生,语气居然很兴奋:“远生,你往来奔波着实辛苦了,今天晚上好好休息,去眠月楼,点他娘的十个八个的姐儿陪着,一应消费,本藩买单。但
到明日,你还是要上路,回福建去,把这封信给二爷。”
“啊?”林远生木然接过,人都要傻了。
“你从现在开始就是参事室参事兼外务处主任,你可以挑选几个精干的随从跟着,多带些银钱礼物到福州去活动,请二爷帮忙,务必要说服皇上许我节制四川军务!尤其是要节制曾英、杨展这几人!只要皇上赋予本藩此等权
柄,本藩必定五年平......不,三年复!”
林远生不知道大人为何天马行空,突然对蜀地如此感兴趣,更不知道曾英、杨展是何许人也。
但他久在襄樊镇,“纪律”二字深入人心,大人有吩咐,他只能去做。
送走了林远生之后,韩复才开始思索接下来的应对。
其实从开镇襄樊以后,韩复就已经预料到了,朝廷会给自己派监军,只是后来弘光朝廷倒台,潞王投降,这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张家玉毫无疑问是抗清义士,但正是因为如此,由他来监军,对自己也会有许多限制。
摩擦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韩复把接待使团的任务,交给了丁树皮去办,又发令牌召集郧阳的贺丰年,荆门的陈大郎、随州的马大利等在外将领回来议事。
晚上,则歇在赵麦冬那里。
已经是十冬腊月了,铅云密布,天气阴沉沉的,狮
深处没有行人,寒风吹过,得寂寥而又
赵麦冬知道韩复今天要过来,立在门口等。
寒风中,如同一朵摇曳的梅花。
“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在屋子里面等,站在这多冷啊,我又不会找不着家。”韩复看她小脸冻得通红,很心疼。
赵麦冬小手被大手攥着,听少爷说这里是家,肉眼可见地高兴:“我在屋里坐不住,就想在这里等。”
“傻丫头,说了今天要来的,我还能跑了不成?”
两人嘘寒问暖,正要进去的时候,韩复却停下了脚步,仰望着这座二进小院的门头,忽然问道:“少爷我招抚忠贞营有功,皇上要晋封我为武侯,使者过两天就到了。麦冬,你说到时候,咱们这个门叫什么?”
“叫什么?”赵麦冬眨巴着眼睛,下意识追问。
“啧,当然是叫精武门了!”
赵麦冬听不懂这个谐音梗,但韩复能回来她就很高兴。院子里的其他几个小丫头也很高兴,叽叽喳喳的簇拥着老爷进了内房。
房里也烧着炭盆,暖烘烘的。
外头厅堂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赵麦冬脱去厚重的外衣,又变回了轻巧活泼的美少女,拉着韩复一样一样的介绍这是宋继祖家里送来的腊肠,那是叶崇训家里送来的年糕......
宋继祖、叶崇训、冯山等襄樊镇的高层,都住在狮子旗坊,和这个二进小院离得不远,大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比邻而居。
这些人的家属,天然的就和赵麦冬更为亲近。
尤其是宋继祖家里的,很会张罗事,逢年过节都会送东西过来,都是自己裹的粽子、打的月饼、灌的腊肠之类的东西,或者从乡下收来的精米等谷物,不值钱也不违规,但心意很到位。
韩复伸手拿了片切好的腊肠,味道确实不错。
他边嚼边说道:“宋继祖家里那位的兄弟,听说在城隍庙开了间香烟铺子?”
学前街总烟行服务的是大客户,零售的任务则由遍布全襄各地的烟草铺子承担。当然了,能够拿到牌照的,毫无疑问都是藩镇中的有力人士。
² 𝟼 ² 𝕏 🅢 . 𝐶o 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