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 第33章 种不好的西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种不好的西瓜(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院里犄角旮旯的瓜秧早爬得没了章法,南瓜藤缠上了院墙,丝瓜须子勾住了晾衣绳,绿油油铺了半面墙。只是日头最毒的晌午,叶子都蔫头耷脑卷成了小筒,等太阳一挨地平线,又“唰”地舒展开,叶尖还坠着颗晚露,看着精神得很。

地里的庄稼也算争气,渠水引得勤,麦苗都直挺挺立着。旁人不觉得,时家人自己清楚,老时家那片地的麦子、高粱,比别家的绿得深些,叶梗也粗实,像揣了股劲儿在长。

时雯今年没种西瓜,村里倒有不少人家跟风。只是这东西娇贵,没经验的侍弄不好。就像时小五和时小六,在屋后沙地开了片瓜地,五十颗种子撒下去,只冒出十棵苗,蔫巴巴的没精打采。天不下雨,俩小子天天挑着水桶往地里跑,累得呼哧带喘,瓜秧还是耷拉着叶子。

“小妹,”时小六蹲在瓜苗前犯愁,“为啥我这苗就长不精神?”

时雯扒拉着瓜叶看了看:“种子不行呗,”

为啥不行时小六不知道,你知我知就不告诉他知道了。

时小五拎着空桶过来,抹了把汗:“管它呢,为了能吃上瓜,水该抬还得抬!”说着又往井边去,桶绳在井轱辘上“咯吱”转,倒像是跟这旱天较上了劲。

村里人家的烟囱冒得越来越少,不少人家已经改成一天两顿稀麦粥,勺子在碗里搅半天,也捞不起几粒正经麦子。

赵寡妇盛粥时总往狗蛋碗里多舀一勺,叹着气说:“省着点吧,真等老天爷一直不下雨,交完税怕是连这稀粥都喝不上。”

为了保住地里那点指望,各家拼了命往田里引水。水渠里的水白天刚灌满,夜里就被邻地的人引走大半,第二天一早又得抢着开闸。小河的水位眼看着往下落,原先能没过驴腿的地方,如今裸露出大片河卵石,岸边的芦苇都蔫成了黄草。

时海扛着锄头堵水渠缺口,看着河底越来越宽的泥滩,直咂嘴:“这水再降,怕是连渠都引不动了。”可回头瞅见自家地里绿得发亮的禾苗,又咬咬牙把缺口堵得更严实——谁不是为了那点能填饱肚子的粮食,硬着头皮跟天较劲呢。

小麦正处灌浆的关键时候,可天上依旧连朵云影都没有。老时家的地外围种着高粱,杆子蹿得比人还高,密密匝匝像道绿墙,把里头的小麦遮得严严实实——谁也犯不着钻进高粱地里,去瞅人家的麦子长势如何。

时老太却耐不住,趁一早凉快,拨开高粱秆往里钻。脚下麦穗比往年的个头明显大一圈,颗粒鼓胀得快把麦壳撑破了。她捻着麦穗笑,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花。

绕到地边看高粱,也开始抽穗了,穗子又长又密,红尖尖在风里晃,瞧着就精神。转到东边那两块地,谷子荞麦的穗子已经勾了头。

正碰上三姑挎着篮子路过,指着荞麦地咂舌:“你家谷子长得是不赖,可这荞麦种它干啥?苦叽叽的不好吃。”

时老太直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开春就瞅着天不对劲,特意选的耐旱种。管它苦不苦,能长出来收进仓,就比啥都强。”

三姑点点头,望着自家地里蔫头耷脑的庄稼,叹道:“你这话在理。幸亏当时留了个心眼,也跟着种了些高粱谷子,不然这会儿更愁。”

②  𝟔  ②  𝒳  𝙎 .  𝒸o  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