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村里头总有人来借粮,今儿来个张三,明儿来个李四,零零散散的,没个断歇。
一家子人夜里头合计,时老大皱着眉,说:“这么个借法,咱家就是有座粮山,也经不住这么掏腾。”
时老太跟着也叹口气:“都是乡里乡亲的,拒了吧,面上不好看;不拒吧,日子实在顶不住。”
最后还是时雯出了主意:“要不,就往外透个信,说咱家打算买几亩地。
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次日,时老太还是在炕纳鞋底,对来人说:“他婶子,不是我不帮衬。你看我家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就今年高粱收得多些,才攒下这点粮。真要是借出去,过不了俩月,我们就得喝西北风去。”
来人还想再磨,时老太也不恼,就那么慢悠悠地说,话里的意思却钉死了:不是不借,是真没有余粮能往外拿。
来人也是回去考虑这事要怎么办?
老时家这里谁来借,都客客气气地迎,可说起粮食,就直摆手:“真对不住,家里这几口人等着嚼谷呢,就高粱能多吃几顿,真没富余的。您要是不信,掀开粮囤子瞅瞅?”
话说到这份上,再脸皮厚的,也不好再硬磨了,只能叹着气走了。
可村里偏有那么几家,实在是熬不过去了。那几家的男人,平日里见了人都客客气气,头恨不得埋到胸脯上,哪好意思张嘴求人借粮?最后没辙,只能红着眼圈找上来,说要把家里的地卖了。
一家咬牙卖了一亩,另一家也狠心卖两亩。
老时家卖菜的那点钱,零零总总凑下来,差不多去了大半。
钱递过去时,那几家的汉子攥着银子,手都在抖,嘴唇翕动半天,才憋出句:“多谢……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时老太在一旁看着,叹口气拍了拍他的胳膊:“都是庄稼人,谁还没个难的时候?地卖了不怕,等秋收了好好干,日子总能缓过来。”
就这么着,村里再没人红着脸来借粮了。老时家这前后一算,手里头竟多了八亩地。
可这地,说起来却让人犯愁。时老太在大儿子的搀扶下,绕着新添的地走了一圈,眉头就没舒展过——东边那亩挨着河沿。西边那两块夹在别家地里,进出都得绕路;还有南边那片,零散得像补丁,凑不到一块儿。
她站在地头上,望着这东一块西一块的地,忍不住念叨:“原想着多几亩地是好事,如今看来,倒成了块心病。你瞅瞅这零碎劲儿,春种秋收的,光跑腿都得费不少力气,哪有整块地来得省心?”
时老大也叹气:“可不是咋的。当初是救急,哪顾得上挑拣?如今真要侍弄起来,这零散劲儿,怕是要比别家多费三成的功夫。”
𝟐𝟞𝟐𝚇𝑆 .Co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