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时满送到大门口,时老太这才把碎银子和包子塞给他,叮嘱:“在书院别省着,该买的就买,吃的不够就捎信回家。”时满连连点头应下。
柳夫子回到屋,看着半屋子新鲜的瓜,又拿起好友从京城寄来的信——信里正吹嘘京城新出的稀罕瓜,邀他得空去尝。他嗤笑一声,把信往桌上一放:“切,我这儿有的是,京城那有啥好的。”说着又拿起块哈密瓜,吃得自在。
时满回到小屋一瞧,好家伙,方才搬来的瓜竟被同窗们吃去了大半,瓜皮堆在角落,甜香还在屋里飘着。他也不恼,反倒笑着撸了撸袖子,从盘子里捏起块哈密瓜塞进嘴里:“你们倒会抢,也给我留口啊!”说着就挤进人群,也加入了这热闹的吃瓜大军。
三人赶着马车路过府城,索性停了车往街上逛,顺带买些家里用得上的东西。银子都由时老太收着,具体攒了多少时雯不清楚,只知道如今手头松快得很。
时雯拉着时老太进了家首饰铺,时老太自有她的老主意:“要么买金,要么买银,这东西实在,真遇着难事了能当银子花。”她一眼相中了四副光润的金镯子,掌柜推荐的金钗却摇了头——觉得日常戴着累赘。
时雯瞧着柜台里的珍珠头面挪不开眼,那套头面用的是圆润饱满的南海珠,配着细巧的银托。掌柜说要五百两,时老太眼睛都没眨一下,直催着掌柜包起来:“我家大宝贝喜欢就好,多贵都不叫贵。”
时雯摸着那微凉的珍珠,笑着往时老太身边靠了靠:“阿奶,这也太破费了。”时老太拍了拍她的手:“挣钱不就是给孩子花的?戴着好看就值。”
从首饰铺出来,三人又去了布庄。时雯挑了十来匹上好的棉布,店家见她们买得多,又推荐起亮闪闪的丝绸,时老太却摆摆手:“不行不行,这料子娇贵,稍不留意就刮出丝来,不实用。”说着自己选了十来匹耐脏的粗布,“这才实在,做干活的衣裳耐磨。”
时雯拉着阿奶进了街角的食铺,点了四菜一汤。那几道肉菜烧得入味,吃着确实不错,只是素菜品相虽好,滋味却比家里自种的差了些——少了股新鲜的脆嫩劲儿。
最后停在点心铺子前,时雯挑了十包不同口味的点心,有酥的有软的,这才停手。毕竟这时代没添加剂,点心放不久,买多了怕是要坏。
三人揣着满车东西乐呵呵回了家。刚进门,时老太就从首饰盒里拿出那四副金镯子,招手叫过三个儿媳妇:“这些年你们跟着家里操劳,也没享过啥好,这是娘的一点心意。”
牛氏先接过去,掂量着沉甸甸的镯子笑眯了眼:“谢娘!您这也太疼我们了!”郑氏也红着眼道了谢,唯有刘氏接过镯子,眼圈一热就抱着时老太哭起来:“娘,您怎么这么好……”
时老太给她擦眼泪,打趣道:“还不是你会生,有了小雯这丫头,家里才有如今的日子。”刘氏却哭得更凶,时雯无奈劝:“娘,这是开心事,你哭啥呀。”
刘氏抽噎着说:“我成亲时就想要个银手镯,那时候家里穷,没买成。嫁过来生了你们四个,手头更紧,从来没舍得……呜呜……这下倒好,一下子有俩金镯子了……”说着又笑又哭,满屋子的人都跟着红了眼眶,却又透着说不出的暖。
晚上时雯挨着时老太躺下,蹭了蹭她胳膊:“阿奶,咱们家如今日子好过了,您是不是该学学大户人家,给家里人发月银呀?院里人想买点小东小西,总跟您伸手拿钱,也怪不方便的。”
时老太心里盘算着——手里的银子确实攒了不少,便点头:“行,明晚上就给大家发。”
“阿奶别忘了还有周年他们,虽然是买来的,也要发月钱的。”时雯又提醒。
时老太犯了难:“那给他们多少合适呢?”
② 𝟼 ② x 𝐒 . co 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