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接下来这几日,时家的门槛快被踩平了。县里那些员外郎、家底厚实的大户,一拨接一拨地来,有的抱着绸缎茶叶,有的揣着点心银两,脸上都堆着热乎笑。
“老夫人,恭喜恭喜啊!”来人一进门就作揖,“往后大公子出息了,还望多照拂。”话里话外,无非是想早早攀上关系。更有那心思活络的,拉着时老大嘀咕:“大哥,你看咱这几亩薄田,能不能暂时挂在你家名下?省下来的税粮,咱两家均分……”
没等时老大开口,时老太就听明白了,脸上的笑淡了几分:“各位的心意咱领了,可这规矩不能破。”她往院里石凳上一坐,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楚。
时老太记着时雯的话,要是都想着逃税,那边关的兵爷们吃啥穿啥?咱老时家虽出了个举人,沾了朝廷的光,可不能学那没良心的事。家里不缺银子,犯不着贪这点小利。
众人听了,脸上都有些讪讪,倒也佩服老太的耿直,纷纷说句“是这个理”,便不再提挂靠的事。
临走时,都瞥见院角堆着些黄澄澄的棒子,看着稀罕。“时大哥,这是啥物件?”有人问。
时老大一听来了精神,指着那玉米说:“这叫玉米,新引进的粮种,磨成面煮粥、做饼子窝头都成,顶饱!”
大户们都觉得新鲜,个个露出好奇神色。时老大干脆让人搬来麻袋,给每家都装了两袋:“带回去尝尝鲜,种着试试,说不定往后能当主粮呢!”
众人千恩万谢地扛着玉米走了,心里头都念叨着,这老时家不仅出了举人,居然还给这新鲜粮食当回礼,往后定是错不了。
这玉米就这么在县里扎下了根。
先是那些大户家试着种了些,见它不挑地,天旱点也能结出饱满的棒子,收成交道比谷子、麦子稳当,便一传十、十传百,庄户人家都跟着学。春种秋收,没几年功夫,田埂上、坡地里,玉米棒子就随处可见了。
后来遇上荒年,河里见底,地里的麦子都蔫了,唯独这玉米,凭着那股子耐旱的犟劲儿,照样结出棒子。磨成面,掺点野菜就能煮成糊糊,蒸成窝头能顶大半天饿。多少人家靠着这金灿灿的粮食,才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② 𝟞 ② x 𝕊 . Co 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