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四月初,老时家那六十多亩地早收拾利索了——陇沟打得笔直,像田埂上牵了道绳。就是这地太渴,裂得能塞进手指头,前些天翻地时,牛都多喘了好几口气,铁犁头也磨得亮了几分。
后山的红薯苗也到了可以出苗时候。今年种得多,时老大早盘算好了:拔两亩地的苗,就赶紧种两亩,这样苗儿离了土也不蔫,根须还精神着。
下午凉快些的时候,地里早排开了阵仗。头前那人弓着腰,在陇上刨个小坑,土块都得敲碎了;后面人紧跟着,提个水桶往坑里舀三勺水,水“哗啦”一声渗进土里,立马润出个黑印;再后头的人手脚更快,抓着苗往坑里一放;最后埋土的人不敢耽搁,双手拢着土往坑边一压,得让土跟苗根贴紧实了,不然风一吹苗就倒。
一众人不说话,就跟着这节奏走,刨坑、浇水、插苗、埋土,动作连得像拧成了一股绳,日头慢慢天黑,陇上已齐刷刷立起了一片小苗,刚插好的苗看着蔫头耷脑,没什么精神头,可也就过个三四天,再来看时,准能冒出新根、发新芽,在陇上立得直直的。
每天只能下午栽种,忙了半个来月,才算把所有红薯苗都栽进了地里。再看那陇上,最早先种的苗儿早换了模样,嫩生生的新叶往外冒;末了才栽的那些,还蔫头耷脑地站立着,活像刚跟在哥哥身后的小娃,怯生生的,倒也透着股盼着长的劲儿。
最少在黎县、容县这两片地界,这大旱天的年景,红薯便是地里唯一、或是能数着数儿的唯二粮食。也亏得有这红薯撑着,庄户人家锅里能添口实在的,才没见着大批人背井离乡逃荒,更没多少人饿肚子丢了性命。
就是这样还算不错的光景,也捂不住有些人心的凉。没过几日,牛氏从下河村的娘家回来,一回到家就和家里的女人们叹气,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你们是没见,我那本家嫂子,真是心硬得像石头!我大妈年纪大了,干不动地里的活,她倒好,天天就给一个红薯果腹。今年看着还是旱年,连那一个红薯都给断了!我大哥呢?全程跟个哑巴似的,半句话都不敢说。最后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老太太……饿没了啊!”
牛氏抹了把眼泪,声音都发颤:“我娘说,他们赶过去看的时候,老太太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皮都贴在骨头上了,看着就让人心疼得慌。这年景苦,可再苦,也不能苦了生养自己的亲娘啊!”
这话一落,围着的人都没了声响,只觉得心口堵得慌,浑身不得劲儿。旁边的刘氏听得最是难受,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捂着脸蹲在地上抽噎:“这些挨千刀的……我那老爹…….辛辛苦苦养儿养女,到最后连口饱饭都没吃上……”
时雯叹着气拍她的背,时老太红了眼眶:“可不是嘛!哪朝哪代,都有那忘了本的儿女,把亲娘的恩情抛到脑后,真是造孽啊!”
日子就这么慢慢熬着,村里老时家倒还算和睦。时老太坚持后院的菜园子里种豆角,黄瓜,西红柿等小青菜,连院里的犄角旮旯也没闲着,种上了各种丝瓜、窝瓜、蛇瓜盼着能多收些瓜给娃娃们吃。“小娃子们得吃好,身子骨才结实,才能少生病、不遭罪。”她常跟家里人念叨这话。
深山里的张三两口子,带着时家小五、小六两个人,也在平展的空地上忙活开了,一锨一锨把土翻松,将红薯苗稳稳栽了下去。
好在不远处有处山泉水,虽说今年旱得水流瘦成了细线,可这几口人日常喝水、浇苗倒还够使。
这天傍晚歇晌,张三蹲在泉边,望着细弱的水流叹气道:“这鬼天气,要是今年再不下点雨、飘点雪,明年咱这深山里,怕是连这口泉水都要断了!”
张氏听了这话,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轻声劝:“别净说丧气话,咱好好侍弄这些红薯苗,说不定明年就风调雨顺了呢?”
张三听了张氏的话,好半天才叹出一句:“希望吧……”
𝟐❻𝟐𝐗🅢 .ℂ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