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不光是老时家这样忙活,整个黎县、整个洛城里的农户,都浸在春耕的忙乱里。这时候谁也不会犯糊涂闹幺蛾子,家家户户心里都亮堂:今年把地种好、把苗育壮,秋天才能收得满仓粮,一家老小才能吃饱吃好,日子才有奔头。
老时家地里正忙得热火朝天,有几户人多地少的人家,忙完自家的活计,就寻到了耙地的时老大:“时大哥,您家地多活重,招不招短工?我啥活都能干,每天只要管饭,再给点红薯就行。”
时老大一听,这倒是能添不少人手,当即应下:“行!你们明天一早来找朱七两口子,跟着他们干活就行。”
那人喜出望外,连声道谢后跑回村,把这事跟同村人一说,隔天就有二十来个年轻小伙子凑了过来,加入了老时家的春耕队伍。这下人手足了,耕地、撒种、覆土的速度明显快了不少,足足干了二十天,才把三个村的地全种完。
老时家也守信用,每天管两顿饭——虽说多是红薯面饼子就咸菜,或是蒸得软糯的红薯,但大家都吃得满足,毕竟比在家吃得饱。更贴心的是,每天收工时,还能领两斤红薯带回家,这让大伙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
麦子种完,时老大没让大伙歇脚,又领着人往河村去——先把上河村的地全翻出来,一道道陇打得笔直规整,就等着后续栽红薯苗;这边刚收尾,又马不停蹄赶往下河村,忙着耕那片要种玉米的地。
这日子过得像车轮子似的连轴转,汉子们从早到晚握着犁、挥着锹,连喘口气的功夫都少;小丫鬟们跟着耙地、捡石头,也没闲着。等到晚上收工,汉子们回到家往炕上一躺,倒头就能睡着;小丫鬟们也累得抬不动腿,可从头到尾,没一个人抱怨半句。
总算把两片村的地都耕完,汉子们刚想直起腰歇口气,老天爷就送来了及时雨。这次雨下得匀实又大方,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把土地浇得透透的,才慢悠悠收了雨脚。
转天太阳就冒了头,金灿灿的光洒在湿润的田垄上,像是在欣赏自己的好手艺。这雨也给时家人递了个喘歇的空当——不用再急着赶农活,汉子们能睡个安稳觉,小丫鬟们也能缓口气收拾屋子,连时老太都笑着说:“这雨下得好,是给咱添力气呢!”
雨停后的上午,时家人又开始了农忙。先往下河村去点种玉米,不用翻耕也不用细致覆土,几人配合着点种、盖土,速度比种小麦快了不少,田地上很快就布满了玉米种的痕迹。
另一边,时雯带着时仁、时海在育苗地拔红薯苗,嫩绿的薯苗被小心提出来。天明、天亮领着小燕、小雨守在边上,“一、二、三……”数得仔细又认真,生怕多算或是漏算。等数够五十棵,就用稻草捆成一捆,整整齐齐摞在筐里——这样等下到地里栽种,一捆正好够用,拿起来也顺手,省了不少功夫。
简单扒了几口午饭,时家人歇都没歇,又扛着红薯苗往地里去。刚下过雨的土又松又润,栽红薯省了不少力气——前头的汉子抡着锹挖坑,中间的人弯腰把薯苗往坑里放,后头的紧跟着用脚把土踩实,一套动作一气呵成,快得很。
直到把带来的薯苗全栽完,众人才歇了手,又赶紧回小河村,套上两头老牛,拉起犁就开始耕小河村的地,半点不敢耽误农时。
² 𝟞 ² 𝚇 Ⓢ . ℂo 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