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时家人一到上河村的红薯地,村长就快步迎了上来,拉着时老大往地里引,笑着指给她看:“你瞧瞧,这红薯地多干净!除了红薯秧,连棵杂草都找不着。”
时老大心里门儿清,村长这话是要提照看地的辛苦。他也不绕弯子,直接从怀里掏出银子递过去,语气客气:“多亏村长和乡亲们费心照料,这是拔草钱,还麻烦您分给大伙。”
村长接过银子,连连点头:“应该的!应该的!”也不再多耽搁,揣着银子就往村里去,好给那些帮着拔草的庄户们分工钱——这都是大伙应得的辛苦钱。
老时家忙着收红薯的功夫,自家那片刚刨过的花生地倒先热闹起来。村里人心里都有个盘算:这花生跟红薯一样,埋在土里哪能捡得干干净净?保准有漏在泥里或是藏在秧子下的。
于是,不少人家忙完自家地里的活,就扛着小镐头往老时家的花生地跑,蹲在地上细细扒拉。还真别说,任凭先前刨得再仔细,地里仍有漏网的花生。手脚勤快的,一天下来竟能捡个三四斤。
狗蛋媳妇听说了这事儿,立马拉上赵寡妇也去了。俩人都是干活利索的,眼尖手快,一天竟捡了十斤有余。
在瓜田看瓜的天明见了这光景,觉得新鲜,转头就跟时老太说了。时老太听了却只淡淡一笑,摆了摆手:“随他们去吧,人家是捡漏,又不是偷拿,犯不着计较。”
没出几日,老时家那片花生地,被村里人你来我往地捡漏,算是又细细翻了一遍。原以为这下该没什么遗漏了,可偏偏天公作美,连着下了两场雨。
等雨停了再去地里瞧,倒见了桩新鲜事——土坷垃缝里,竟冒出了星星点点的花生芽。虽说数量不多,稀稀拉拉的,可那嫩白的芽尖顶着点绿,在湿润的土里钻出来,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日,任财主突然上门,见了时老太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就说:“婶子,今儿来有两件事。头一件,您家收的玉米、麦子,我帮您寻了买家,要不要卖?”
时老太一听,眼里亮了亮:“你倒有这门道?”
任财主笑着摆手:“婶子这话见外了!要不是春天您分我种子,我今年哪能有这大丰收?这不是有老朋友瞧上咱种的麦子、玉米,说要买回去当粮种嘛。咱们也是实打实的亲,互相帮衬是应该的,我这就来问问您的意思。”
“那是按粮种的价钱给银子?”时老太追问。
“正是!一点都不会亏了您!”
时老太当即笑开了花,忙应下:“行!一会儿你就找我家老大,把这事办了!”心里头更是乐呵——这么多年,总算又能稳稳收一笔银子了。
等时老太喜劲稍过,任财主又开口:“婶子,还有第二件事。隔壁唐县我有个老朋友,托我来打听打听,您家小雯,如今定亲了没?他想跟您家结个亲。”
一听任财主提起小雯的亲事,时老太脸上的笑当即收了,沉声道:“我家雯丫头……”话没说完,先等着任财主往下讲。
任财主忙接话:“婶子您放心,他家在唐县是正经世家大户,祖上还出过官。我要跟您说的,是我这老友的小孙子。他家跟您家正好反过来,生了七个闺女,才盼来这么一个小子。”
“都是一个娘生的?”时老太追问。
“那倒不是,”任财主连忙解释,“但这小子确是当家大夫人生的,身份错不了。”
“既是独苗,会不会被家里惯坏了?别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吧?”时老太最看重人品,这一问直戳要害。
“婶子您尽管放宽心!我既然敢来跟您提这门亲,他人品我早查得明明白白。这孩子就一个爱好,喜欢鼓捣些小物件,家里摆着好些他自己做的玩意儿,踏实得很。”
𝟸 ⑥ 𝟸 x 𝒮 . 𝑪o 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