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这天,时义把肥头大耳的地主儿领进县衙一间偏僻屋子,按着时满的嘱咐,“咔嗒”一声锁了门。您猜怎么着?既不喊打,也不骂街,连个搭话的人都没有,就把人晾在那儿,黑黢黢的屋里就剩个喘气儿的声响。
时义心里犯嘀咕,凑到时满跟前儿问:“大哥,就这么搁着?不用管管?”时满慢悠悠点头:“让他自己琢磨去,磨磨他那股子地主家的骄横劲儿,比啥都管用。”
这招“闷葫芦计”,隔天就见了动静。那被关的地主家的小少爷,揣着张二百两的银票,急慌慌地找着时义。“差爷,您通融通融,我爹他……”话还没说完,时义就把银票接了过去,揣进怀里,脸上没半点波澜:“放心,你爹正跟县太爷喝茶唠嗑呢。”小少爷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哪是喝茶,分明是要拿他家开刀!可他也没辙,不知道老爹在里头受没受委屈,只能揣着颗悬着的心回去。
到了第三天,地主还没影。小少爷又揣了五百两银票跑过来,膝盖都快软了。时义还是老样子,银票一收,嘴皮子动了动:“县太爷跟你爹聊得投缘,正欢着呢。”小少爷攥着空袖子,腮帮子都憋红了,也只能耷拉着脑袋走了。等到第五天,他干脆抱了一千两银票来,结果还是那句:“你爹跟县太爷一见如故,还得再留几日。”银子扔进去连个响儿都没有,小少爷急得直跺脚。
眼瞅着老爹没消息,小少爷想起远在京城的小姑姑——早年她嫁了礼部侍郎做妾,虽说只是个妾,可好歹在京城有个靠山。他连夜写了信,快马加鞭送出去,可左等右等,半个月过去了,信就跟沉了海似的,连个回信的影子都没有。他哪知道,那侍郎府里,一个上了岁数的小妾,说话还不如府里的大丫鬟管用,哪能帮上这忙?
没了辙的小少爷,咬着牙下了血本,抱了五千两银票来赎人。这次时义没再打官腔,领着他去见了地主。父子俩刚说了没两句话,时义就过来了,客客气气地把小少爷“请”了出去:“您先回,县太爷跟你爹还有话要聊。”小少爷站在门外,眼泪都快下来了,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门又关上了。
小少爷回家与母亲对坐,眉头紧锁。二人心里门儿清,这黑石县的县令是只笑面虎,如今父亲落进他手里,硬碰硬绝无生路。思来想去,唯有顺着县令弟弟时义爱财的性子,用银子铺路——总有砸开缺口的那天。
隔天,小少爷揣着家里仅剩的一万两纹银,找到时义。对方脸上堆着笑,爽快收下银子,却只抛来一句点拨:“大老爷看重的是什么,你再想想?”小少爷茫然摇头,时义这才松口:“看在银子的份上透你一句,是田地。”
跑回家与母亲一说,妇人当即红了眼:“地没了,跟要我们娘几个的命有啥区别?不救他了,就让他县衙喝茶吧。可话说回来,为了救你爹,我们也算仁至义尽了!”小少爷却急得摆手:“娘,这不行!真不管的话,哪天爹回来了,咱们连容身的地方都没有!”
妇人抹着眼泪追问对策,小少爷咬咬牙:“爹当时和我说,卖了家底也要救他。”最终,母子俩还是翻出地契,数出一半五百亩,让小少爷再去县里。时义接过地契,摩挲片刻,忽然拉长了脸:“这是给大老爷的,那我们这些跑腿办事的,就没点好处?”
小少爷心里一沉,知道血还没出够。他转身回家,又拿来三百亩地契。时义见了,这才眉开眼笑,点头应下。前后折腾近一个月,胖地主竟连一个巴掌都没挨过,平安回了家。
这事很快在黑石县的地主圈里传开了。人人都知道,那县令哪是官,分明是笑面虎,杀人不见血。往日里趾高气扬的地主们,再提起这位县老爷,眼底只剩实打实的敬畏。
𝟸 ❻ 𝟸 𝑋 𝕊 . 𝘾o 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