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武公目光深邃,忧心忡忡地继续对昭子说道:“昭子大人,如今局势诡谲,危害两周以增强韩国实力之举,必将使楚国方城以外的势力受到韩国的削弱,这后果不堪设想啊!”
昭子微微皱眉,拱手道:“愿闻其详,武公何出此言?”
武公长叹一声,分析道:“您且看这两周之地,截长补短,方圆不过一百里。名义上,它们是天下的宗主,然而实际上,占有其土地不足以使国家强盛,拥有其人民不足以增强军力。即便不攻打它,可那名义上,却是杀害了宗主。那些好事的君主,爱攻伐的权臣,一旦发布号令,指挥军队,无不是将周王室视为目标。这究竟是为何?无非是瞧见了那祭器宝鼎在周室,一心只想着得到宝器,而忘却了弑君的巨大祸患。”
昭子陷入沉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武公继续慷慨陈词:“如今韩国妄图将宝器搬到楚国,我深恐天下人会因此而与楚国为敌。请允许我为您打个比方。那老虎,肉又腥又臊,爪牙虽利于防身,可人们依旧对其猎取不止。倘若让草泽里的麋鹿披上老虎的皮,那猎取它的人定会比猎取老虎的多上万倍。割取楚国的土地,足以增强楚国国力,谴责楚国的罪名,亦足以使国君尊荣。可现在,您若想杀戮天下所尊的君王,占取三代传国的宝器,鲸吞九鼎,傲视其他国君,这不是贪婪又是什么呢?”
昭子神色一凛,开始重新审视楚国的计划。
武公轻拂衣袖,语气坚定:“《周书》上有云:‘要想在政治上起家就不要首先挑起祸端。’所以,一旦周鼎南迁至楚国,那问罪之师必将接踵而至。到那时,楚国面临的将是四面楚歌之境,恐怕难以应对啊!”
昭子在厅中来回踱步,权衡着利弊。此时,窗外的风悄然吹过,吹得庭院中的树叶沙沙作响。
武公见昭子有所动摇,进一步劝说道:“大人,楚国本为强国,但若因一时之贪,引得众怒,实在得不偿失。以楚国之强盛,若能行仁义之道,必能赢得天下人心,成就千秋霸业。”
昭子停下脚步,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武公所言甚是,此事需从长计议。”
回到楚国宫廷,昭子立刻将与西周武公的谈话呈报给了楚王。楚王高坐于王座之上,听完昭子的叙述,脸色阴沉不定。
“寡人原以为周鼎南迁,乃是楚国崛起的绝佳机遇,没想到竟隐藏如此多的危机。”楚王握紧了拳头。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西周武公所言不无道理。若因周鼎而使楚国陷入战乱,实非明智之举。”
另一位武将则大声反驳:“吾等楚国勇士何惧他国问罪?当以武力夺取天下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