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王俊起义。
1645年,山东地区的起义,和榆园军合作战斗,最后在1651年,和榆园军一起被清张存仁镇压。
...
蕲黄四十八寨农民抗清起义:
李自成败亡之后,一部分余部留在了湖北蕲州、黄州山区一带,发动百姓起义,北连商固,东连英山,霍山义军,在黄冈、罗田、麻城等一带,组成了48寨,拥立明朝宗室为王,开展抗清运动。
这些义军之间互不统属,但又相互合作。
在清军拿下荆襄之地之后,派重兵围剿,义军被各个击破,损失极大。
而后当顺治五年时,江西金声桓反清复归明,这些地方的残余义军再次起事响应,一直到康熙年间才被彻底镇压下去。
...
昆山士民抗清
首领王佐才,原明朝将领。松江之战,江阴之战期间,昆山百姓起义,推举王佐才为首领,在昆山抗清,常熟等地也起兵响应。
失败后,王佐才和义军皆战死捐躯。
...
除了南方之外,北方的抗清起义也非常多,如前面说的山东,还有天津,保定,河北,山西等等。
也就是说,清廷强推剃发令之后,天下到处都是反清起义。
最高潮时期就是在顺治前期,后期随着南明的彻底消亡,起义逐渐进入了低谷,但是即使到了康熙前期,依旧还有着各种起义。
这个稍后再说。
...
本来,清朝应该是岌岌可危,随时都能被消灭的,但为啥这些起义最终全都被镇压了下去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南明的让人窒息的操作了。
前面咱们说到弘光政权覆灭后,被拥立为监国的潞王朱常淓也投降了。
于是,唐王朱聿键逃到了福建,建立了隆武政权。
而浙江这边,除了鲁王朱以海之外,其他宗室基本都已经投降了。
万历帝这一系虽然还有宗室,但也基本没在江南,而是在湖广一带。
当时,清朝推剃发令,到处都是反清起义。
所以,以南明前兵部尚书张国维为首,和陈涵辉、宋之普、柯夏卿等人在绍兴拥立了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准备过渡一下,就再拥立其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