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姬姓诸侯国,又能如何?
昔日晋惠公夷吾,以其姬姓血脉为誓,承诺我大秦助其复国,登基为晋王,便将河西之地割让于秦。
先祖秦穆公信以为真。
倾尽全力相助,然而,这个自诩为非蛮夷的晋国,又是如何行事的?
夷吾一旦登基,便立刻背信弃义,先前的承诺如同废纸,尔等可知他说了什么?
他说:‘我昔日确实承诺将河西之地割让于你,但那时我不过一介平民。
如今我贵为王上,身份尊贵,加上众臣劝谏,所以不能履行那平民之约。
只能向你道歉了。’这便是那些自命为正统的诸侯国的所作所为。
后来,晋国遭遇前所未有的饥荒,田野间粮食颗粒无收,四处求援却无人伸出援手,唯有秦国挺身而出,慷慨解囊。
彼时,丕豹力主晋国背信弃义,非但不应施以援手,反而应借此饥荒之机,挥师东进,一举荡平晋国。
想必,在多数人的眼中,此计实为上策,毕竟晋国先失信于天下。
然而,秦穆公却心怀慈悲,认为黎民百姓无辜受难,遂采纳百里奚之谏言,毅然决然地伸出援手,支援晋国。
彼时,秦国亦非富庶之地,粮食储备本就不丰,却仍慷慨解囊,分粮于晋。
两年后,秦国亦遭遇饥荒。
粮食匮乏,遂向晋国求助。
然而,晋国的回应却令人寒心。
他们竟言,上天曾赐晋国于秦国之手,而秦国非但不取,反予之食,如今上天欲灭秦国,晋国岂能逆天而行?
言罢,晋国即发兵攻秦……
言及此处,秦王嬴政怒拔天问剑,群臣皆惶恐跪拜,面色阴沉。
他愤慨地宣告:
“这便是你们口中的非蛮夷之诸侯国?
这便是他们口中的蛮夷之秦国?
吾要昭告天下,秦国本为忠臣义士,守信重诺,是他们,一步步将秦国逼至绝境!
世人皆骂秦国灭周室、吞三晋其二,然寡人以为,此等行径,大快人心!
如此卑劣无耻之国,留之何用?”
廷尉李斯趁机进言:
“王上高义,灭其余三国乃顺应天命。
且若非我等救楚,楚亦早为伍子胥所灭。
臣不禁怀疑,芈启、芈杰二人为三国开脱,是否另有隐情?”
芈启慨然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