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一开口,李善道就知道他指的是何事。
能被魏征说是大事,又拖延已久的,只有一件事,即对宇文化及等该做的处置。
宇文化及兵败,被李善道擒获以后,李善道随即挥师东渡黄河,继与李密鏖战,却是一直到当下,才凯旋贵乡,故对宇文化及的处置,一直悬而未决。??抑或说,也并非悬而未决,对宇文化及该怎么处置,其实早有定论,即斩首示众,以正纲纪。只是究竟何时行刑,因李善道忙於征战,故不曾有论。如今李密已败,尽管......
雪落无声,却压断了屋檐一角。李善道立于书房窗前,指尖轻抚着墙上舆图上那条自长安蜿蜒东来的秦岭古道,仿佛能听见千里之外的马蹄踏碎冰霜之声。他眸光沉静如渊,心中却已翻涌起千层波澜。李世民退兵,非战之罪,实为粮尽??然此胜并非终结,而是风暴初起的序章。
“冯盎既取苍梧,萧铣困守长沙,其势已衰。”李善道缓缓转身,对陈敬儿道,“传令张升:命他即刻率水师逆湘江而上,封锁洞庭入口;另遣细作潜入长沙城中,散布‘楚帝欲弃城南逃’之谣,逼其军心自乱。若萧铣弃城奔岭南,则放其走,但沿途设伏,截其辎重与将士家眷。”
陈敬儿领命欲退,又被唤住。
“再加一句:凡降者不杀,愿归农者授田,愿从军者编入新军。我要让天下人知,投我汉国,不止活命,更有出路。”
待人离去,李善道缓步至案前,提笔蘸墨,在一张黄麻纸上写下八字:“天命在民,不在庙堂。”旋即封缄,命亲卫连夜送往各州刺史府,附于本月政令之后下发。
翌日清晨,洛阳城外十里长亭,百姓扶老携幼而来。昨日朝廷公告:凡流民愿返乡者,官府供给口粮、耕牛、种子,并派兵护送至州界。消息一出,城中万余饥民叩首泣谢,今晨整装待发。
李善道亲至送行。风雪未歇,他披铁甲而不着裘,立于高台之上,声震四野:“尔等曾因战火离乡,妻离子散,此非尔罪,乃乱臣贼子所致!今日我以魏王之名立誓:三年之内,必使中原无冻馁之民,九州复安宁之业!若有违此誓,天雷击我顶,黄土覆我尸!”
话音落下,万众跪地,哭声动天。
独孤神秀立于侧后,低声道:“大王如此倾力安民,固得人心,然军费日增,府库虽丰,恐难久支。”
李善道淡淡一笑:“府库金银,本为民积。若藏之于仓而不散,何异盗墓之贼?民心若失,纵有金山亦无用武之地。反之,人心归附,则百死不悔随我征战。你说,孰轻孰重?”
独孤神秀默然良久,终叹:“大王所谋者远,非吾等所能及也。”
正说话间,忽见北方烟尘滚滚,一骑飞驰入城,马上骑士满面风霜,滚鞍下马,高呼:“急报!幽州急报!罗艺反了!”
众人皆惊。
李善道眉峰微蹙:“罗艺?他不是早已归顺朝廷,受封燕公,镇守渔阳?”
那斥候喘息未定,禀道:“罗艺假称奉秦王密诏,诛讨篡逆,已于月初攻陷蓟县,斩我守将崔文?,如今正集结兵马,欲南下会合窦建德,共取河北!更可虑者,他已遣使联络突厥,许以通关互市,引其骑兵南下助战!”
殿内一片哗然。
徐世绩怒极反笑:“好一个忠臣!昨日还上表称颂圣德,今日便勾结胡虏,屠我边将!此人狼子野心,早该削其兵权!”
高曦请命:“请大王允我北上,五日内取罗艺首级献于阶下!”
李善道却摆手制止,眼中寒光一闪:“不急。罗艺叛变,看似突兀,实则早有征兆。此人桀骜不驯,素不服管束,我留他在幽州,原为制衡突厥,防备契丹,岂料他竟敢倒戈相向。”
他踱步至地图前,凝视幽州与定襄之间那片广袤草原,低声自语:“突厥……始毕可汗已死,处罗继位,然其弟颉利素有野心,屡劝其南侵。如今罗艺相邀,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忽然抬头,下令:“传程名振,命他立即加固虎牢关防务,调五千精兵屯于汲郡,做出随时北上之势,震慑窦建德。同时,命杜如晦速往魏县,秘密会见窦建德幕僚刘黑闼,许以重利,请其劝说夏王勿与罗艺合流。”
众人愕然。
高曦不解:“大王还要拉拢窦建德?此人虽暂退兵,然狼顾鹰视,岂是可信之人?”
李善道冷笑:“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让他觉得有利可图。窦建德若与罗艺联手南下,势必经过河北腹地,届时战火重燃,百姓遭殃,他多年积累的‘仁君’名声将毁于一旦。而我若主动示好,许其自治之权,再暗示罗艺若得势,必将吞并其地,他岂能坐视?”
顿了顿,又道:“况且,罗艺勾结突厥,已是自绝于华夏。只要我能抢先打出‘抗胡保种’之旗,便可占据大义。到那时,别说窦建德,便是河北百姓也会站在我这一边。”
三日后,洛阳颁布《讨罗檄文》,洋洋千言,痛斥罗艺“背主忘恩,引狼入室”,称其“比之宇文化及犹为不赦,较诸王世充更为可诛”。文中更历数突厥历年劫掠之罪,号召天下豪杰共举义旗,驱逐胡虏,恢复河山。
檄文抄送四方,连长安亦得一份。
李渊览罢,面色铁青:“李善道这是要当天下共主不成?竟敢擅自号令诸侯!”
裴寂劝道:“陛下莫怒。此檄表面讨罗艺,实则意在收揽北方人心。若我不出声,反显怯懦;若出兵讨之,则正中其下怀,使其得以宣称‘唐不顾社稷,专务私仇’。”
李世民虽已被贬为郡王,仍被召入宫议事。他看完檄文,久久不语,终叹曰:“此人不但善用兵,更善用名。如今他以‘护隋’始,以‘抗胡’继,步步占住大义名分。我若不应和,则失人心;若应和,则成其羽翼。此局,难破也。”
李渊咬牙:“难道就任他坐大?”
李世民摇头:“非也。可效其所为??陛下宜下诏,宣布废除罗艺一切官爵,命北方诸将共讨之,并派使臣前往定襄,责问突厥为何违约南侵。同时……”他目光微冷,“命李建成暂缓南阳攻势,转兵西向,监视李善道主力动向。一旦其北上与罗艺交战,疲惫之际,我军可自武关直插江都,断其根本!”
李渊闻言大喜,当即准奏。
消息尚未传回洛阳,李善道已先一步察觉唐军异动。原来他在长安布有暗线,乃一名太常寺小吏,专司抄录诏令文书,每隔十日便以商队密函传递情报。
“李建成移师西进?”李善道看着密报,嘴角浮现一丝笑意,“看来李渊终于按捺不住,想要背后捅刀了。”
他立即召集众将:“传令高曦:放弃南阳外围据点,收缩防线,诱敌深入;命张公瑾率两万新军接替防务,对外宣称主力已回援洛阳,造成兵力空虚假象。”
徐世绩皱眉:“大王是要诱唐军来攻?可万一他们真打进来……”
“不会。”李善道断然道,“李渊父子眼下最怕的不是我强,而是我亡。若我覆灭,窦建德、萧铣、罗艺皆成其患。他们宁愿我活着,与各方缠斗,耗尽彼此力气。所以,他们只会窥伺,不敢全力出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