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十章三劝即位汉贞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三劝即位汉贞观(2 / 2)

他转身望着徐世绩,眼神如炬:“你要做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让每一个进入汉境的难民都吃饱穿暖,让每一寸新开垦的土地都能丰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背诵《孝经》《论语》。这才是真正的征战??攻的是人心,略的是未来。”

徐世绩默然良久,终拱手拜服。

四月中旬,奇迹发生。久旱的关中突降甘霖,连绵七日,田畴复苏。李渊大喜过望,以为天佑其国,遂宣布将于五月初五在终南山举行“谢天祈福大典”,并邀请各地名僧高道共襄盛举,意图借此重树权威。

李善道得知后,只淡淡一笑:“好啊,那就让他去拜山吧。”

随即下令:“选派百名精通天文、地理、医卜之人,化作游方术士、云水僧道,混入终南山祭祀队伍。每人携带一本《伪唐考》节选,内容专讲李渊祖上鬻田、母族鲜卑之事,并附上北周户部原始档案摹本。散布时机,就在祭祀当日午时三刻??太阳当空,万众瞩目之时。”

五月五日清晨,终南山紫阁峰顶彩旗招展,钟鼓齐鸣。李渊身穿衮冕,亲自主持祭礼,身后百官肃立,四周信徒云集,场面庄严肃穆。当他高举玉圭,朗声祝祷:“昊天上帝,鉴临下土,今臣李渊承命继统,愿以赤诚奉祀……”话音未落,忽然人群骚动。

一名白袍道士手持竹简跃出队列,大声疾呼:“尔等可知此人出身何等卑贱?其祖曾卖身为奴,其母乃胡虏之后!此等血脉,焉敢妄称黄帝苗裔?”

紧接着,数十人相继站出,有人展开画卷,赫然是“李黑奴”买地契的拓片;有人高唱《辨伪歌》:“陇西李氏空有名,安州流民改姓名。祖宗不认坟茔地,却向昆仑拜神灵!”

混乱迅速蔓延。原本虔诚的百姓开始交头接耳,士人们面色凝重,连部分随行官员也低头不语。刘文静欲命卫士捉拿闹事者,却发现这些人早已分散逃逸,而留下的书册、画像如雪花般在山间流传。

李渊气得当场昏厥,祭祀中断。回宫后怒斩两名负责安保的将领,又下令全城搜捕“奸细”,可民间已议论纷纷:“连老天爷都不帮他,他还装什么天子?”

与此同时,汉国境内掀起新一轮改革浪潮。李善道颁布《科举新规》,废除门第限制,设立“寒门特科”,专录贫家子弟。考试内容不限儒家经典,还包括算学、农政、律法、水利四门实务。首批录取六十人,最小者年仅十六,出身黄河纤夫之家,因撰写《治河策》被李善道亲自擢拔为工部试衔郎。

此举震动天下。读书人奔走相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真盛世也!”就连江南隐士也开始动心,陆续有才俊北上应试。

六月初,岭南冯盎遣使进贡热带奇珍,并请求将其子送往洛阳国子监就读。李善道欣然应允,并赐其子“李承恩”之名,寓意“承天之恩,归附中华”。此举象征意义极大,意味着南方割据势力彻底认同汉国为正朔。

七月流火,北方再传捷报:程名振率军深入漠北,联合回纥、薛延陀,大破突厥残部于北海之滨,俘获颉利幼子及王庭重器无数。颉利悲愤交加,不久病逝于牙帐,其部众分裂为数支,相互攻伐,草原百年霸主自此衰微。

李善道并未炫耀武功,反而下令释放所有突厥俘虏,并派使者携厚礼吊唁颉利,致书新任小可汗:“昔者干戈相见,实因误会;今愿修好如初,共享太平。”此举赢得草原诸部敬重,纷纷遣使通好,愿以良马换丝绸、茶叶。

至此,四海宾服,八荒来朝。汉国疆域东起辽东,西抵葱岭,南包交趾,北达阴山,版图空前辽阔。

八月十五中秋夜,洛阳举行“万邦宴”。各国使节齐聚太极殿,共赏明月。波斯商人献上琉璃盏,天竺僧人带来贝叶经,高昌乐师奏起龟兹舞曲,满殿华彩,歌舞升平。秦王浩亲自执壶,为李善道斟酒:“叔父功盖古今,四海晏然,朕虽居九五之位,实赖叔父扶持。今日天下太平,皆出叔父一人之力。”

群臣闻言,齐刷刷跪倒,高呼:“摄政王功德巍巍,当膺大宝,顺应天命!”

声浪如潮,久久不息。

李善道却缓缓起身,举杯遥对明月,朗声道:“诸君所言,善道不敢当。今日之治,非一人之功,乃万民同心、将士用命、贤才效力之果。至于天命……”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天命从来不在庙堂之上,而在黎庶之间。若有一日,天下苍生皆愿托付于我,那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众人肃然,无人再言。

当晚,他独自登上天津桥,凭栏远眺。河水静静流淌,倒映着万家灯火,宛如星河坠落人间。

独孤神秀悄然来到身边,低声道:“大王今日推辞,可是仍在等待?”

“是。”李善道轻叹,“我知道你们都想我登基。可越是接近巅峰,越要走得稳。曹操一生不称帝,却为魏国奠基;萧何不争功,终成千古良相。我要的不只是皇位,而是千年不堕的基业。”

他仰望星空,声音极轻,却字字清晰:“等到下一个冬天来临之前,我会做出选择。但不是因为我想要,而是因为,整个天下都在呼唤这个名字。”

风起,吹动他的衣袂。远处钟楼传来子时的鼓声,悠远而沉静。

他知道,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