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十章三劝即位汉贞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三劝即位汉贞观(1 / 2)

“何语?使你胆战心惊。”

卢承勤说道:“大王,臣昨夜听卢承令、卢慕直等说,却在军中,近来颇有传言,言大王今南征北讨,大业已成,而察群臣两度劝进,大王皆不允,似竟若有谦抑待他人之志,则若如此,将士便?力尽效,复有何用?恐终不得功勋可立,富贵可致!故诸军上下,已是将心浮动,士卒惶惑。大王,臣虽愚钝,亦知此言虽近悖逆,可也正如大王自言,亦实人情之常也。

“大王,昔汉光武亦起兵於河北,将士追随者皆望封......

冬雪初霁,洛阳城外的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自《均田新法》推行以来,流民归乡者日以千计,荒田复耕之声不绝于耳。田野间犁铧翻土,妇孺担水送饭,炊烟袅袅如织,一派久违的安宁气象。然而李善道深知,这平静之下,仍潜藏着裂隙。

腊月十五,一封密报由陇右快骑星夜送达: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长安,与李渊密会三日,议定共伐汉国之盟。条件是若唐军南下,吐谷浑便出兵断我河西走廊,截断西域商路,并引铁勒诸部扰我凉州。更令人警觉的是,使者带回的回礼中,竟有一卷《河图洛书》残篇??据传为上古帝王受命之证,向来被视为“天命所归”的象征。

“他们想借神异之说,再立正统。”独孤神秀在书房内踱步,眉头紧锁,“李渊虽祭天未成,却仍未放弃‘受命于天’的名分大义。如今勾结西戎,献祥瑞、造谶语,分明是要重塑舆论,卷土重来。”

李善道端坐案前,指尖轻叩青铜灯台,火光映照着他深邃的眼眸。“祥瑞?不过是骗愚夫愚妇的把戏。”他冷笑一声,“但百姓信这个。当年陈胜吴广尚知‘鱼腹藏书’,何况李渊老谋深算?此物一旦公之于众,必有宵小附和,妄言‘汉失其鹿,真主归唐’。”

“那是否该立即遣使斥责?或抢先公布《伪唐考》后续?”高曦请命。

“不必。”李善道摇头,“这一次,我们要让他把戏演得更足些。”

众人愕然。

他缓缓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天下舆图前,手指划过河西、陇右,最终停在敦煌。“传令张仲坚,即刻封锁玉门关,凡自西域入境者,无论僧侣商旅,皆须查验随身经卷文书。另命敦煌守将王君廓,暗中搜寻当地古窟遗存,尤其是莫高窟北区废弃洞窟??若有类似《河图》《洛书》的帛书竹简,尽数收缴,不得外泄。”

陈敬儿迟疑:“大王是要……自己也造一份‘天命’?”

“非也。”李善道唇角微扬,“我要让天下人知道,所谓‘祥瑞’,不过是人为编造。待他们捧着那卷残篇登高祭告之时,我再拿出十倍真实的证据,证明此物出自长安工坊,乃裴元贞余党伪造,用的还是洛阳匠人的笔法与墨料。”

独孤神秀恍然:“欲擒故纵,以假破假!”

“正是。”李善道目光冷峻,“人心易惑于虚名,却难欺于实据。只要我们掌握源头,便可反客为主。届时不但能瓦解其联盟,还能顺势将吐谷浑推向草原诸部的对立面??毕竟,谁愿追随一个靠造假得天命的政权?”

命令下达不过十日,敦煌急报传来:王君廓于一处封闭百年之古窟中发现大量残卷,其中竟有一册完整《洛书衍义》,内容与李渊所得残篇高度相似,唯多出一段批注:“大业七年,沙州儒生赵玄度仿古制抄录,聊以娱志,非关天命。”

李善道当即命杜如晦组织二十位经学大儒联名作证,确认两份文本同源,并指出李渊所得残篇中有三处避讳错误??避的是李唐尚未建立时的“庙讳”,明显为后人伪托。

二月初八,汉国太史局正式发布《辨伪录》,全文刊载于《洛阳公报》,并随商队传入西域、吐蕃乃至南诏。檄文末尾写道:“昔者尧舜禅让,未闻献瑞;汤武革命,岂赖符谶?今有逆臣李渊,穷途末路,竟乞灵于夷狄,剽窃古人遗文,妄称天授。此等行径,非惟欺世,实乃辱圣!”

消息传开,关中震动。原本已被李渊煽动起来的一批方士道士纷纷噤声,有识之士更是公开讥讽:“前有冒谱,今有造假,唐公可谓‘双伪合璧’矣!”连一向支持李唐的陇右豪族也开始动摇,私下议论:“若连天命都是假的,那我们为何要为他卖命?”

而最致命的一击来自吐谷浑内部。伏允本欲借此次联盟重振声威,却不料国内贵族趁机发难,指责他“引狼入室,耗损国力”。更有年轻王子阿柴私通薛延陀,扬言要另立新汗。短短月余,吐谷浑陷入内乱,被迫撤回边境兵马,与唐之盟约不了了之。

李渊怒极攻心,呕血卧床七日。刘文静劝其暂守关中,休养生息,却被斥为“怯懦误国”。裴寂闭门不出,据说已在家中焚香祷告,祈求神明降罚于李善道。

然天意似乎并未站在李渊一方。

三月春耕之际,关中大旱,渭水几近断流,麦苗枯死过半。长安粮价飞涨,斗米三百文,百姓易子而食者已有传闻。而与此同时,汉国境内风调雨顺,洛阳周边郡县上报:“冬麦结实饱满,预计秋收可增三成。”朝廷随即开放常平仓,低价售粮,每斗仅售十八文,且允许以工代赈,修渠筑坝者每日供两餐热饭。

四方流民闻讯蜂拥而至,河北、河南之地人口激增。更有原属唐境的百姓冒险渡河来投,沿途高呼:“宁做汉民一口粥,不为唐奴一斗米!”

徐世绩见状,请命乘势西征:“今李唐天灾人祸,民心尽失,正是直取长安之机!末将愿率十万大军,破潼关,逼咸阳,一举荡平伪唐!”

李善道却再度摇头。

“不可。”他立于御花园湖畔,手中握着一支刚折下的柳枝,“兵者,凶器也。若我此时兴师,纵然得胜,也会落下‘趁人之危’的口实。世人只会说我李善道贪图江山,而非拯救苍生。”

“可若再等下去,恐养虎为患!”徐世绩急道。

“我不是在等李渊恢复元气。”李善道轻轻将柳枝插入泥土,“我在等一件事??人心彻底倒向我方。当天下人都认为,只有我能结束战乱、带来太平,那时哪怕我不愿称帝,百姓也会跪着求我登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