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到昌平(1 / 2)

行了将近一日的路,众人都不免有些困乏,朱祁镇便大手一挥,准许各自用膳。

晚膳过后,朱予焕正看书打发时间,外面传来两长一短的敲门声,她轻轻地嗯了一声,韩桂兰推开门,徐恭便已经走了进来,向朱予焕见礼道:“臣拜见殿下。”

朱予焕放下手中的书卷,道:“起来吧,不必多礼。”

为了避嫌,朱予焕和徐恭明面上的来往越来越少,至于私下里,自然也是通过太平茶坊等暗中传递消息。

朱予焕看向徐恭,先是示意他坐下,这才开口问道:“我记得你同我说过,太皇太后吩咐你将李初安置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而非关押在北镇抚司?”

徐恭微微颔首,道:“是,只是李初心灰意冷,反而宁愿呆在北镇抚司的大牢里,也不愿意被锦衣卫监视着熬日子。因此臣将他安置在了北镇抚司的其他牢房之中单独关押,偶尔也送些东西进去,他倒是比先前好多了,若非李初还惦记着杨稷害得他家破人亡的事情,恐怕也难以坚持到今日。”说到这里,徐恭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朱予焕,道:“他不再如刚刚进入牢房时那样大吵大闹、自寻短见,如今已经能够读书识字,还托臣向殿下谢罪。”

朱予焕只是在心底叹了一口气,随后道:“到底是在牢房里不见天日,他又曾被严刑拷打一番,能够神智清明地活到今日已经很不容易。”

虽然当初杨溥也被朱棣下令关入诏狱,但杨溥到底是读书人,又没有真的犯下大罪,朱棣无非是限制了杨溥的行动范围。而李初是刺杀未遂,光是这一条就已经足够要了他的性命,若非他当初说出了杨稷的名字,太皇太后也不会留下他的性命。

“李初犯事的时候,父母都已经去世,只剩下同村的一些乡邻能够为杨稷的恶行提供证词,太皇太后命臣将这些村人迁入太后的皇庄内保护起来,以免他们遭遇不测,如今在田庄内也都各自安好,未曾出什么意外。”

李初刺杀之后,朱予焕考虑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保护人证,但她让人去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没了音信,当时她便猜到兴许是张太皇太后将这些人带走了,毕竟除了皇家,还没有人能够做到这样悄无声息地将一群人“藏起来”。

这件事到底涉及朝臣,朱予焕不好随意插手,人证既然已经落入了张太皇太后的手中,是死是活只能看张太皇太后的决断,只是从徐恭那里打听到了这些人的生死下落,就不再过多询问。

“近来陛下因为武举的事情,与内阁和大臣们生了嫌隙,而殿下身担辅政之职,这李初的事情,还需要交给殿下来决断。”

朱予焕闻言微微一笑,道:“交由我决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