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黄帝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找到岐伯,大声说道:“岐伯啊,我一直听说这阴是清的,阳是浊的,可又听说浊里面也有清,清里面也有浊。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我都快被绕晕啦!这清浊到底该咋区分呢?”
岐伯哈哈一笑,说道:“黄帝呀,这气的大方向区分其实不难。一般来说呢,清爽的清气喜欢往上面跑,最后注入到肺里,就像一群喜欢高处的小飞鸟,都往肺这个‘高楼大厦’飞。而浑浊的气呢,就往下面走,跑到胃里去啦,好比一群小懒虫,都窝在胃这个‘温暖小窝’里。
“不过呢,这胃里的气也不简单。胃里也有相对清爽的气,这些清气会往上走,从嘴巴里冒出来。就好像胃这个‘小房间’里,有些比较爱干净的‘小伙伴’,想出去透透气,就从嘴巴这个‘门’出去啦。
“那肺里呢,也有浑浊的气。这些浊气会往下走,注入到经络里,慢慢在身体深处积聚起来,就像一个小水洼,水越积越多。”
黄帝摸着下巴,想了想又问:“岐伯啊,你说这所有的阳经之气都有点浊,那有没有哪条阳经的浊气特别厉害呢?”
岐伯点点头,认真地说:“黄帝您问得好!要说这阳经里,手太阳小肠经可算是‘独受阳之浊’啦。手太阳小肠经啊,就像一个‘大收纳箱’,接收了好多阳经的浊气。
“而手太阴肺经呢,那可是‘独受阴之清’,专门接收阴经的清气。这清气啊,就像一群纯洁的小精灵,跑到肺经里,然后往上走,跑到咱们的五官这些‘空窍’里,让咱们的眼睛、鼻子、嘴巴都能正常工作。
“再说说阴经,一般来说阴经之气都比较清,可足太阴脾经有点特别,它‘独受其浊’。就好像在一群安静的小伙伴里,脾经这个‘小伙伴’接收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东西。”
黄帝紧接着问:“岐伯啊,那知道了这些清浊情况,要是身体出问题了,该怎么治疗呢?”
岐伯笑着说:“黄帝呀,这治疗方法和这气的清浊特性有关呢。你想啊,清气比较‘滑溜’,就像小泥鳅一样,在身体里跑得可快啦;而浊气呢,比较‘黏糊’,像胶水一样,走得就慢。这就是气的正常特点。
“所以啊,在针灸治疗的时候,如果要针刺阴经,因为阴经里的气相对浊一些,针刺得深一点,然后留针时间长一点。这就好比要在一个比较‘黏糊’的地方找东西,得深入一点,多花点时间才能把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