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下天下初定,百姓历经战乱,急需休养生息。户部尚书夏元吉和一众大臣都极力劝阻他勿生兵事,让大明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但朱棣心意已决,他知道,日后自己还是要御驾亲征漠北的。 一旦自己带兵出征,太子就需要代行皇帝的部分职责监国理政。这就要求东宫官员不仅要具备卓越的学识和品德,能够悉心教育太子,还要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协助太子处理各种政务,如审核奏章、制定政策、任免官员等,以减轻太子的工作负担,确保国家这部庞大的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因此,詹士府官员的主要班底肯定是要以精通政事的朝中要员为主,而其他的,也需要选拔任用一些年轻人,为朱高炽储备人才。毕竟,一个优秀的太子,需要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才辅佐下,才能全面成长,为日后君临天下做好充分准备。
当然,身为皇帝,尤其是像朱棣这种造反出身的皇帝,自然深谙权力平衡之道。他深知,除了太子的东宫官员要德行高尚,能够尽心辅佐太子,还要想办法制约一下太子的权力。自己这长子虽然忠孝仁厚,但万一羽翼丰满之后,被那些东宫官员一撺掇,也有样学样地造反夺自己的位,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这种担忧,如同隐藏在心底的阴影,时刻提醒着朱棣在选拔东宫官员时,要做到既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辅佐太子,又要自身拥有极高的德行对太子言传身教,同时也要对自己绝对忠诚,巧妙地对太子加以制衡,防止其滋生野心。
朱棣在文华殿内,独自一人来回踱步,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抬头望向殿外的天空,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朝中各位大臣的身影,权衡着他们的利弊。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朱棣终于有了主意。
他决定东宫的官员主要还是以内阁和各部尚书为班底搭建,这样既能保证东宫官员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理政能力,又能通过内阁和各部之间的权力制衡,避免太子权力过度膨胀。
四月初一,阳光透过紫禁城的重重宫墙,洒在奉天殿的金砖之上,熠熠生辉。朱棣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他缓缓开口,下旨开始组建东宫,并任命了一系列东宫官员。
吏部尚书蹇义被任命为詹事府詹事。蹇义为人正直、稳重,犹如一座沉稳的大山,在朝廷中颇有威望。他自洪武年间就踏入仕途,长期担任重要职务,对朝廷政务了如指掌,尤其是在人事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他的一双慧眼,能够精准地洞察官员们的才能与品性,为朝廷选拔出众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