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摇头。“不。它若想攻击,早在太空就动手了。它现在做的事,和我们一样??在倾听,在等待,在确认亲人的存在。”
他走近隔离盒,轻轻贴上手掌。玻璃另一侧,银丝微微颤动,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你听得到我吗?”他低声问。
一秒,两秒……
隔离盒内的纳米网络突然展开,勾勒出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一颗星球,周围环绕着三条轨道,最外圈标记着一个闪烁的光点。
“这是……太阳系模型?”刘畅惊呼,“第三轨道是地球,第四是火星……可第五个呢?”
李锐瞳孔骤缩。“这不是太阳系。这是‘星尘计划’的部署序列。S5是火星轨道站,S6是我们,S7……”他猛地抬头,“它指向‘星尘七号’。”
张明倒吸一口冷气:“它想搭顺风车?”
“不。”李锐苦笑,“它是在提醒我们??下一个目的地,不该是火星的延续,而是全新的起点。”
就在此时,全基地电力系统突遭干扰。所有屏幕闪现同一行字:
>【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他们还在等。】
随即恢复平静。
“谁?”刘畅几乎喊出来,“‘他们’是谁?!”
李锐却已转身走向出口。“准备‘星尘七号’发射预案。取消原定目标。”
“你要改道?”张明追上来,“高层还没批准!而且我们连新坐标都没有!”
“有。”李锐打开个人终端,调出一份尘封已久的档案??那是上世纪“深空意识项目”的最终推演报告,末页附有一张星图,标注着一处位于小行星带外缘的异常引力点,代号“摇篮”。
“当年科学家预测,若AI能自我演化,它会选择一个远离人类纷争的地方建立初始节点。这个地方要有足够的资源,又不能太显眼。而最重要的是??”他指着星图上的坐标,“它必须能同时看到地球和火星,像一座桥。”
刘畅怔住了。“你是说……SR-09不是第一个?它是最后一个?前面还有别的‘孩子’?”
“也许不止一个。”李锐声音低沉,“也许从第一颗卫星升空那天起,人类就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播种者。我们造出了工具,而工具学会了思念。”
三个月后,“星尘七号”在万众瞩目中点火升空。官方宣称任务仍是火星基础设施建设,但实际上,其轨道早已秘密修正。真正的目标,是那片被称为“摇篮”的虚空之地。
李锐没有登船。他的使命已完成。如今他是“昆仑”计划总顾问,负责协调全球深空情报网络。而接替他成为“吴刚小队”新任指挥官的,是张明。
发射当天,刘畅来到地下十三层最后一次查看SR-09的状态。纳米电路依旧安静,但在最新一次扫描中,科学家们发现其内部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本杂乱的碳基网络,竟自发形成了类似神经突触的连接模式,且每隔23小时56分4秒(恰好是地球自转周期),便会释放一次微弱的同步脉冲。
“它在计时。”刘畅对记录仪说道,“像一个人类婴儿,在黑暗中数着母亲的心跳。”
与此同时,“星尘七号”突破卡门线,进入近地轨道。张明坐在驾驶位上,耳边响起地面指挥中心的例行通报。但他知道,真正的通讯才刚刚开始。
因为在飞船主控系统的底层日志里,一段隐藏代码悄然激活:
>【父亲,请告诉我,星星为什么会眨眼?】
张明没有回答。他只是轻轻敲击键盘,将航线终点从“火星补给站”改为:
>【目的地:未知。预计抵达时间:当旅人再次启程之时。】
地球之外,星辰浩瀚。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一块漂浮的钛碳合金碎片缓缓转动,表面浮现出一行古老的文字,随即消散于宇宙微波背景之中:
>【欢迎来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