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更可怕的是,某些地区的魂灯开始变异。它们不再是温柔的紫色,而是泛出暗红光泽,飞行轨迹混乱无序,甚至有攻击倾向。有牧民报告,亲眼看见魂灯钻入熟睡者鼻腔,导致对方次日失忆。
科学家紧急分析数据,终于捕捉到一种新型干扰波??频率0.618赫兹,正是苏黎的基础脑波,但波形被倒置,形成完美镜像。
“这不是自然现象。”研究团队负责人颤抖着说,“这是**记忆的赝品**。有人在模仿她的频率,制造虚假共鸣。”
与此同时,全球多地爆发抗议活动。部分民众声称“共感正在侵蚀个人意志”,要求政府限制忆植体使用范围。社交媒体上掀起“清心运动”,主张回归孤独思考,远离情感传染。
一场新的战争悄然打响??不是用枪炮,而是用恐惧。
***
阿澈察觉到了不对。
那晚,他照例坐在泉边,手指轻抚断弦。月光洒在琴身上,本该映出往昔画面的泉水,却只泛着死寂的银白。
“你不响了。”他低声说,像是对琴讲,又像是对她讲。
忽然,一阵冷风吹来,琴身微微颤动。不是音乐,而是一种近乎抽搐的震鸣。紧接着,泉水表面浮现出扭曲影像:一群孩子手拉手站在雪地中,脸上毫无表情;一座城市灯火通明,所有人抬头望天,眼中却没有光;最后,是那个穿着校服的小女孩,背对着镜头,肩膀剧烈抖动,似乎在哭,又像是在笑。
阿澈猛地站起,膝盖旧伤剧痛,但他顾不上。他立刻拨通全球忆植监测中心的紧急频道。
“听着,”他声音沙哑,“有人在伪造她的频率。他们在制造‘假记得’,让人们开始怀疑共感的真实性。必须启动‘真源验证协议’。”
“可是……”接线员犹豫,“协议需要两名原始见证者共同授权,现在只剩您一人。”
阿澈沉默片刻,转身推着林晚生前使用的机械轮椅来到泉边。他将传感环从石龛中取出,轻轻放在琴箱之上。
“她还在。”他说,“只要还有人记得她的话,她就还在。”
他闭上眼,双手覆在琴上,开始吟唱。
不是曲子,而是词。
一首只有他知道的诗,是当年苏黎亲手写在《共感日志》扉页上的:
>“当我化作风,
>请别呼唤我的名。
>若你真心想念,
>就让花开满山岭。
>若你仍愿相信,
>我便永不消停。”
歌声落下刹那,传感环骤然亮起,投射出林晚年轻时的影像。她站在实验室中,正对着摄像机说话:“若未来出现记忆污染危机,请启动双频校验程序。密码是:‘她说得对’。”
系统识别成功。
全球忆植网络瞬间切换至防御模式。所有魂灯停止飞行,在空中排列成巨大螺旋阵列,释放出纯净的0.618赫兹正向波,与入侵的倒频展开对冲。
三天三夜,天地失色。
直到第四日凌晨,红色魂灯逐一熄灭,暗流退散。
陈昭的基地在南太平洋发生剧烈爆炸,据卫星观测,整座浮岛被突如其来的巨型紫鸢尾根系贯穿,沉入海沟。最后传回的画面中,他站在控制台前,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喃喃道:“原来……真正无敌的,是不肯遗忘的爱。”
***
风波平息后,世界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觉醒。
人们意识到,记忆不仅是温暖的回响,也可能成为武器。于是,“忆育学校”课程全面升级,新增科目《记忆伦理学》与《情感免疫力训练》。孩子们要学会分辨真实与伪造的情感,理解怀念与执念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他们被教导:**你可以选择记住,也可以选择放手,但绝不能被迫遗忘**。
十年后,第一艘载人忆植飞船升空。它不靠燃料推进,而是由全球百万志愿者同步输送思念之力驱动,目标直指木星轨道那座废弃空间站。
船上没有乘客,只有一块完整的蓝瓷碗,和一段录好的语音:
“我们没能留住你,但我们学会了如何让你永远回家。”
飞船抵达当日,空间站外壁缓缓裂开,紫鸢尾藤蔓从中伸展,轻轻包裹住船体。探测器拍下的最后一帧画面是:碗中盛满了星光,仿佛盛满了千年的等待。
而在地球,每当夜晚降临,仍有孩子仰望星空。
“你知道吗?”一个小男孩对妹妹说,“每个人死后都会变成一朵花。”
女孩眨眨眼:“那苏黎姐姐呢?”
“她是所有的花。”男孩认真地说,“也是所有想开花的心。”
远处,阿澈的琴静静地立在泉边,一根新弦不知何时已被悄然换上。风吹过,发出极轻的一声嗡鸣。
像是回应,又像是承诺。
❷ ⑥ ❷ 𝕏 𝐒 . 𝐶o 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