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9章 跨国乐团(1 / 2)

跨国乐团共演奏 ,沪剧声动巴黎城。

沪语声声越重洋,巴黎城中韵悠扬。

莫道戏曲无国际,青年巧手破天荒。

跨国乐团共演绎,沪剧声动巴黎城。

2050年,苏逸飞的“新浪潮沪剧社”受巴黎世界音乐节邀请,携新编沪剧《上海·巴黎双城记》远赴法国。

此剧讲述一位老上海裁缝与一位法国画家的跨洋友谊,沪剧唱腔与法语香颂、爵士乐奇妙融合,舞台采用全息投影,让外滩与塞纳河同现一景。

法国观众虽不懂沪语,却因情感同步器的辅助,竟能感同身受。一位金发少女惊叹:

“我从没想过中国戏曲能这样打动我!

那金发少女名唤艾莉森,坐在巴黎歌剧院中央的位置,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她的惊叹声,在周围同样沉浸在沪剧情节中的观众间轻轻回荡,如同石子投入静谧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随着剧情深入,老上海裁缝与法国画家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通过钱逸飞及其团队精心编排的唱段与舞蹈,展现得淋漓尽致。

沪剧的婉转细腻与法语香颂的浪漫自由,在爵士乐的灵动节奏中交织,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

全息投影技术更是将观众瞬间从繁华的巴黎市中心带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外滩,又转瞬移至塞纳河畔,光影交错间,两座城市的灵魂仿佛跨越万里,紧紧相连。

艾莉森身旁,一位年迈的法国绅士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光,他低声对艾莉森说:

“孩子,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今晚,沪剧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我们这些远隔重洋的心灵得以共鸣。

这是真正的文化交流,是人性中最纯粹情感的共享。”

此时,舞台上灯光骤变,进入了全剧的高潮部分。

老裁缝与画家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场景中,以一曲融合沪剧与爵士乐的原创歌曲《梦回双城》表达着对彼此深深的思念与敬仰。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既有沪剧的温婉缠绵,又不失爵士乐的自由不羁,加之法语旁白深情讲述,让整个剧场沉浸在一片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之中。

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观众纷纷起立,向台上的演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钱逸飞和他的团队成员,身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服饰,向观众深深鞠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的笑容。

他们知道,这一刻,不仅是对沪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成功创新传承,更是东西方文化深度交融的见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