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9章 跨国乐团(2 / 2)

艾莉森激动地跳起身,与周围的观众分享着她的感受,她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个人。

很快,社交媒体上,《上海·巴黎双城记》的演出视频被疯狂转发,沪剧这一曾经被视为地域性艺术形式,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钱逸飞和他的“新浪潮沪剧社”借此东风,开启了全球巡演之旅,每到一处,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搭建起一座座连接不同文化和心灵的桥梁。

沪剧,这一源自上海的地方戏曲,终于在2050年的世界舞台上,绽放出了属于它的璀璨光芒,证明了真正的艺术,永远能够跨越国界,触动人心。

更妙的是,演出末尾,逸飞团队与

法国电子乐团即兴合奏,沪剧的二胡

与合成器碰撞,竟诞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赛博沪韵”。

消息传回国内,沪上青年纷纷效仿。有人将沪剧与日本能剧结合,创作《樱花巷》;

有人用AI语音合成,让已故名家“复活”演唱英文版沪剧。

钱莉莉见此盛况,不禁感叹:“爷爷若在世,定会说——‘沪剧,真的活了。’”

这正是:

沪剧不再囿申江,青年巧手破藩篱。

世界本是舞台大,何妨共唱新传奇?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一隅,沪剧,这一承载着深厚江南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曾几何时,似乎只局限于申城(上海)的狭窄天地里,悠悠唱响着老上海的风情万种。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群怀揣梦想与激情的青年沪剧艺术家,誓要打破这无形的藩篱,让沪剧之光,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钱博儿,便是这群青年中的佼佼者。

他自幼痴迷沪剧,那细腻温婉的唱腔、生动传神的表演,总能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但他不满足于仅仅在舞台上复刻经典,他梦想着让沪剧与时俱进,走出上海,走向世界。

于是,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

他们首先做的是创新剧目,将现代故事融入传统沪剧之中,讲述当代人的喜怒哀乐,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生。

一部名为《都市新梦》的沪剧应运而生,剧中既有沪剧的经典元素,又巧妙融合了现代音乐、舞蹈和多媒体技术,令人耳目一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