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地位于东南的齐王反了。
齐王是皇上的弟弟,站出来发檄文,意思就是先皇仍在,皇上登基明显是篡位,其心可诛;不忠不孝,人人得而诛之。
齐王还说,他是为了自己父皇出头,日后要废新君,让他父皇重新归位。
孟映棠对此的看法是——纯属胡说八道。
他倘若能成功,还肯把位置让回给亲爹?
到时候,估计太上皇皇就得“被驾崩”。
倘若齐王真的孝顺,最多也是让太上皇挂个皇帝的名号,自己摄政。
皇上勃然大怒,派兵镇压。
孟映棠担心徐渡野也要出征。
徐渡野道:“暂时轮不到我。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皇上总要留人保护他。”
他的职责是守卫京师。
孟映棠点头,“但是如果后面情况不好,我觉得皇上也有可能派你领兵去迎上叛军。”
“嗯,那就去,也没什么好怕的。”徐渡野搂住她的细腰,“就是舍不得你。”
“那我跟着你去?”
“你老老实实在京城待着。如果真的天下大乱,天子脚下,还是最安全的地方。”
孟映棠答应。
若是徐渡野出征,她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家,不给他添乱,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徐大哥,你希望齐王成功吗?”孟映棠又问。
“我是无所谓的。”徐渡野道,“谁当皇帝,百姓不苦,朝臣不累?都差不多。齐王也不是什么好鸟。”
这些人,他多少都了解过。
说起来,当年齐王能得到那样富庶的封地,还是因为现在的皇上帮他说话。
皇上登基之后,对他也很好。
皇上最怀疑的那些人,他也没有排在前面。
皇上把他当成自己人,结果他反了。
说白了,还是东南富庶,让他膨胀起来。
这个皇帝你当得,我就当不得?
“这场不算硬仗,”徐渡野给孟映棠分析,“齐王手里人不多,而且很多人都是临时拿钱招募来的,充人头,没什么战斗力。”
但是如果开头打不好,给了他机会,那也会很让人头疼。
孟映棠听了徐渡野的话后道:“也就是说,其实这场仗的结果,没什么悬念。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
“对。如果派我去,我估计一年时候撑死了。”徐渡野很有信心。
“那就好。旷日持久,僵持不下的战争,最后苦的还是百姓。”
流离失所,骨肉分离,实在是残酷。
这会儿他们都以为,这场战事,和他们家没什么关系。
皇上果然派徐州总兵带三万人去迎战齐王的叛军。
京城之中,依旧歌舞升平。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年底。
今年冬天格外冷,国库本就空虚,加上供应前方战争,所以就更难了。
皇上已经开始和吏部商量卖官的事情了。
周先生知道后非常生气,私底下和孟映棠把皇上骂了一顿。
意思就是太皇上再昏聩,也没有动这个主意。
虽然下面确实有人卖官鬻爵的,但是那毕竟是上不了台面,少部分的行为。
如今皇上竟然要堂而皇之卖官,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如果花钱就能当官,那天下读书人的努力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