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周法明得了唐朝朝廷的赏赐,磨刀霍霍瞄向汉东一心立功,长安城太极殿的铜漏,已经滴滴答答地又转过了几个日夜。李唐统一战争的各处齿轮咬合得嘎吱作响,但总归还在奋力向前滚动。营州的烽烟由李艺(罗艺)去扑灭,南线的江陵有李孝恭和李靖去砸门,就连刚跳槽过来的周法明也懂得在新老板面前好好表现抢地盘,这局面,让李渊捻着胡须的手指都松快了几分。
然而,帝国腹心之地,刚刚经历王世充覆灭、窦建德败亡的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这片广袤区域(大致涵盖今河南中东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却如同一块被战火反复犁过的土地,表面插上了大唐的旗帜,底下却是暗流涌动,百废待兴。散兵游勇啸聚山林,溃败的伪郑(王世充)、伪夏(窦建德)残部时降时叛,地方官吏或是空缺,或是惶惶不可终日,民生凋敝,流民遍地。稍有不慎,这点星星之火就可能燎原,把帝国好不容易缝合起来的腹地再烧个窟窿。
这一日(武德四年(621年)六月十八日)朝会,议题自然而然转到了如何收拾河南这片“烂摊子”上。左仆射裴寂捋着花白的胡子,忧心忡忡:“陛下,河南诸州,新附未久,人心浮动。溃兵为盗,豪强自守,州县缺员,赋税难征。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啊。需得一位能臣干将,坐镇中枢,总揽全局,方能收拢人心,安定地方。”
李渊深以为然,目光在殿内诸将身上扫过。二皇子秦王李世民在北线盯着突厥和刘黑闼,分身乏术;李孝恭、李靖在南线;李艺去了东北营州。那么,谁能当此重任?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右骁卫大将军盛彦师身上。
“彦师,”李渊开口,声音带着惯常的沉稳,“河南之地,百废待兴,亦多隐忧。朕意,由你出任宋州总管(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安抚河南诸州!如何?”
殿内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盛彦师。这位盛大将军,可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愣头小子。翻开他的履历,那也是隋末乱世里滚过刀山火海的狠角色。他本是隋朝虞城(今属河南商丘)县令,芝麻绿豆大的官。天下大乱,他既没像周法明那样频繁跳槽,也没像石世则那样占山为王,而是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相当“特立独行”的事。
当年,他散尽家财,招募乡勇,保境安民!愣是在乱世漩涡里,把家乡虞城守得固若金汤。后来,他审时度势,觉得李唐最有“天子气”,果断率众投奔了当时还是唐王的李渊。李渊大喜,立刻委以重任。盛彦师也不负所望,跟着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尤其是在剿灭李密的战役中,他巧设伏兵,生擒了那位一度威震天下的瓦岗枭雄,立下奇功!凭此功勋,他一路升迁至右骁卫大将军,成为李渊麾下深得信任的一员悍将。此人不仅骁勇善战,更难得的是心思缜密,处事沉稳,在军中颇有威望,对河南地方民情也相当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