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彦师听得皇帝李渊点将,立即出列,抱拳躬身,声音洪亮而沉稳:“臣,盛彦师,领旨!定当竭尽全力,抚定河南,不负陛下重托!” 他所言没有豪言壮语,却透着股让人放心的踏实劲儿。
这“安抚河南诸州”,范围可着实不小!朝廷的诏书很快明确定下:盛彦师以宋州总管身份,总领汴、宋、亳、颍、陈、汝、许、豫、滑、郑、杞、曹等十二州(注:具体州名或有微调,但核心区域即今豫东、豫中、皖北及鲁西南部分)的军政事务。
此次唐朝朝廷的任命,其核心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首先便是稳定腹心。河南是连接关中和山东、江淮的战略枢纽,更是帝国赋税重地(虽然现在残破)。此地不稳,则长安与南线、东线联系随时可能被切断。同时还要剿抚残寇,肃清王世充、窦建德溃败后遗留的散兵游勇和地方割据武装,防止其死灰复燃或流窜为害。再者,便是恢复秩序,重建地方官府,选拔任命官吏,恢复生产,征收赋税,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真正纳入大唐的有效统治。而且,更是起到支援四方的强大作用,为北线(对抗刘黑闼、突厥)、南线(平萧铣)提供稳定的后方和可能的兵源、物资支持。
任务艰巨,盛彦师没有半分耽搁。他没有选择前呼后拥地进入宋州城,而是轻车简从,只带了一队精锐亲兵和几个精干的文吏幕僚,悄无声息地抵达了宋城(商丘)。到任第一件事,不是升堂训话,而是点卯,他召集辖区内各州能联系上的主要官员(当时很多位置还空着或缺员)和部分地方着姓耆老。
总管府大堂上,气氛有些压抑。官员们穿着半新不旧的官袍,脸上带着疲惫和不安;耆老们则愁眉苦脸,诉说着地方的艰难:哪里还有流寇占山,哪里又闹了饥荒,哪里的官仓被溃兵抢空了…
盛彦师也是一身半旧的戎装,端坐上首,耐心听着。等众人诉苦告一段落,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堂: “诸位父老,诸位同僚。河南之苦,本总管深知。战乱多年,十室九空,疮痍遍地。大唐陛下命我来此,不是来催粮逼税的,是来收拾残局,恢复秩序,让大家喘口气,过安生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