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捋了捋胡须,眼中满是赞赏:“王爷高见。如今之计,我们一方面要摸清朝廷赋税调整的具体细则,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需提前谋划应对之策。在军屯上,可进一步优化土地分配,提高生产效率,以增加产出应对赋税;商业方面,鼓励商户拓展新的贸易路线,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物价失控。对于因赋税而可能中断学业的学子,王爷或许可出手相助,一来能为大宁留住人才,二来也能赢得民心。”
沈书瑶接着说道:“王爷,我在城中了解情况时,想到一些或许能助力军屯和商业的法子,不知当讲不当讲。像军屯方面,听闻农户们有特殊耕种技巧,或许能一试;商业上,我有些朋友熟悉商路,也许能开拓新路径,为大宁谋求出路 ,不知王爷觉得如何?”
朱权沉思片刻,目光坚定:“林公所言有理,书瑶这想法也不错。只是,要摸清朝廷赋税调整的具体细则,谈何容易?朝廷向来行事谨慎,这消息恐怕还在酝酿之中,一时难以获取确切内容。但本王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定能找到突破口。”
林公微微一笑,说道:“王爷,此事虽难,但并非毫无办法。老夫听闻,朝中户部尚书的一位远房亲戚在大宁经商,或许可通过他打探一二。”
朱权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随即又黯淡下来:“这等机密之事,那商人即便知晓,又怎会轻易透露?”但他很快又振作起来,“不过,只要有一线可能,我们就不能放弃。林公,此事就拜托你了,务必小心行事。”
林公胸有成竹地说:“王爷放心,老夫与那李掌柜曾有过一面之缘,知晓他近期在生意上遇到了些麻烦。我们先帮他解决难题,他想必会投桃报李。”
朱权点头同意:“那就有劳林公去办此事。务必小心行事,切不可让朝廷察觉我们在打探消息。如今蓝玉案余波未平,朝廷内人人自危,稍有不慎,我们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我们为了大宁,哪怕前路荆棘密布,也绝不能退缩。”
林公领命而去。朱权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虽依旧忐忑不安,但眼神中却多了几分坚毅。他深知,这只是应对朝廷赋税调整的第一步,后续还有诸多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但他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