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的竹编铺子亮起3D投影灯时,老鼠正在啃食他珍藏的《考工记》线装本。这本乾隆年间的手抄本,是他用三亩上等水田从盗墓贼手里换来的,如今却成了智能古籍修复系统的扫描样本。
"王师傅,系统建议用碳纤维材料替代竹篾。"研究生实习生小周推了推眼镜,他胸前的工牌闪烁着"智慧乡村001号志愿者"的霓虹字样,"这样能降低80%的破损率。"
王大爷的烟斗在青石板上磕出火星。他想起十二岁那年,师傅把竹刀塞进他手心的温度。那时师傅说:"竹子有魂,得用手去听。"现在他的手指在智能编织机上跳着华尔兹,那些纳米传感器能感知到最细微的张力变化,却听不见竹丝断裂时的哀鸣。
夜市突然骚动起来。穿汉服的孩子们举着糖葫芦奔跑,他们手腕上的智能手环亮起紧急警报——前方五十米有"非遗皮影戏体验区"。王大爷跟着人流挤到广场时,正看见自己的关门弟子小六在操控机械臂表演《哪吒闹海》。那些用稀土永磁材料制成的皮影,在激光投影下美得像外星生物。
"师父,这叫数字非遗!"小六回头时,王大爷看见他后颈处贴着的智能镇痛贴——那是常年握刻刀留下的职业病。老匠人的烟斗突然灭了,他想起师傅临终前吐在《考工记》扉页上的那口血,像极了此刻天边将落的残阳。
插秧机器人排着整齐队列驶过水田时,老李头正蹲在田埂上喝散装白酒。他脚边的智能驱虫器嗡嗡作响,却赶不走那些盘旋在记忆里的绿头苍蝇。
"老李叔,监测到您情绪波动异常。"农业AI的提示音在耳麦里响起,"需要为您预约心理疏导吗?"
老李头突然抓起把烂泥摔向最近的那台机器。泥巴在钛合金外壳上炸开,露出下面密密麻麻的传感器,像极了去年他给老伴擦身时,在她后背看到的褥疮。
"你们这些铁疙瘩懂个屁!"他踉跄着站起来,智能助行器发出刺耳的警报,"我十二岁就跟着爹下田,知道惊蛰的雷要打三声才能醒虫,知道立秋的露水能治稻瘟病!"他指着天边翻滚的积雨云,"你们能算出这场雨几点几分下?能算出它落在第几行秧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