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清晨被一层薄雾笼罩,朱雀大街上传来清脆的马蹄声。许延年骑在马上,身后跟着许义和几名侍卫,正穿过刚刚苏醒的街道,向皇城方向行去。他身着靛青色官服,腰间玉带,面容沉静如水。
"公子,直接进宫吗?"许义驱马靠近,低声问道。
许延年微微颔首:"陛下等着复命,耽搁不得。"
皇城的朱雀门巍峨耸立,守门的金吾卫见是大理寺少卿回京,立刻行礼让道。穿过重重宫门,太极宫的轮廓渐渐清晰,在朝阳下泛着金色的光。
紫宸殿外,当值的宦官见到许延年,连忙上前行礼:"许大人回来了!陛下昨日还问起呢,小的这就去通报。"
许延年在殿外静静等候,整理了一下衣冠。晨风拂过,带来御花园里淡淡的花香。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那一丝莫名的急切——复命之后,就能...
"许爱卿到了?"宦官尖细的嗓音从殿内传出,"陛下宣大理寺少卿许延年觐见——"
紫宸殿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见许延年进来,他放下朱笔,目光如炬:"许卿回来了?苏州案办得如何?"
许延年行大礼参拜:"臣奉旨查办苏州漕粮案,现已查明真相,特来复命。"
"起来说话。"李世民指了指案前的坐席,"详细道来。"
许延年起身入座,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呈上:"此案牵涉苏州刺史裴琰、别驾刘能远等一十三名官员。他们勾结漕运司官吏,假扮水匪,盗取漕粮三万石,价值逾五万贯。"
李世民接过奏折,眉头微皱:"证据确凿?"
"确凿无疑。"许延年又从怀中取出一本账册,"这是臣在西山岛秘密仓库中查获的私账,记录了每一笔赃粮的去向。另有七名幸存船工作证,指认裴琰、刘能远为主谋。"
李世民仔细翻阅账册,面色渐渐沉了下来:"好大的胆子!连朝廷漕粮都敢动。"他抬头,"作案手法如何?"
"回陛下,他们用一种西域迷香配合特殊音律,使船上官兵昏迷,再假扮水匪搬运漕粮。"许延年平静地陈述,"账目上则做了两套,一套真,一套假,故而户部核查时未能发现异常。"
李世民冷哼一声:"倒是费尽心机。裴琰现在何处?"
"已押解进京,暂囚大理寺狱。"许延年答道,"其余涉案人员,臣已命苏州驻军看押,等候陛下发落。"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铜漏滴答作响。李世民放下账册,目光复杂地看着许延年:"此案牵涉甚广,裴琰又与杜正伦有姻亲...许卿可有顾虑?"
许延年神色不变:"臣只知秉公执法,不问亲疏。"
"好!"李世民拍案赞道,"朕果然没看错人。"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此案你办得很好,朕会下旨嘉奖。至于裴琰等人...三司会审后,依律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