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工资十万台币,包吃包住还有年终奖!”林强对着手机镜头激动地说,智能终端实时显示他的工资构成:基础薪资6万、绩效奖金2万、安全施工奖励1万,若工程提前完工,还能获得额外的“量子加速奖”。更诱人的是工程师岗位,月工资二十万台币起步,还有机会获得星宁股票期权。
产业海啸:传统建造业的降维打击
星宁的量子建造技术对当地传统建筑企业造成了毁灭性冲击。某老牌建筑公司老板看着停工的工地,绝望地对媒体说:“我们的施工队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他们三天就搞定了。”机械臂统计的数据残酷而真实:传统建筑企业订单量暴跌83%,失业率飙升至27%。
但沈知意早有预案。机械臂自动启动“产业升级计划”:收购濒临破产的传统企业,将其工人培训成量子建造系统的操作员;开设“建筑科技学院”,联合台湾高校培养掌握量子建造技术的新型人才。某转型成功的包工头感慨:“以前搬砖靠体力,现在建房靠科技,收入翻了十倍!”
未来图景:量子基建的文明重构
当夜幕降临,工地的量子灯光将夜空染成梦幻的紫色。机械臂组成的无人机群在空中拼出“星宁速度”的字样,而沈知意的智能终端正接收着最新捷报:已有12家全球500强企业预订写字楼,园区的量子数据中心签约量突破90%。
“这不仅是建筑,更是一场革命。”沈知意对着全息通讯器说道,机械臂自动展开“城市2.0”规划——未来将用量子建造技术改造整个台湾岛,打造会自我修复的公路、能发电的桥梁、可变形的摩天大楼。而在这场科技基建的狂飙中,星宁集团不仅重塑了建筑行业的规则,更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杠杆,撬动了一个万亿级的财富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