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防工事的核心是那两座花岗岩垒砌的棱形堡垒,每座都耗费三千工匠日夜赶工而成。堡垒采用"外斜内直"的独特构造,倾斜的外墙能有效弹开敌军投石,内部三层防御体系各司其职:底层储备着够用半年的滚木礌石,中层架设着二十挺新式连发火铳,顶层则配置了可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巨型床弩。每个射击孔都经过精密测算,形成毫无死角的交叉火力网。
城楼上的防御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五十架改良版三弓床弩沿着垛口一字排开,这些射程达三百步的杀器配备着特制破甲箭,能在百步外洞穿三重铁甲。更令人胆寒的是即将安装的"霹雳炮",这种由武家荣亲自督造的重型火器,采用分段式炮管设计,既可发射实心弹摧毁攻城器械,又能抛射火药包实施面杀伤。
为应对长期围困,武家荣还命人在城墙内侧修建了隐蔽的补给通道,地下粮仓里堆积如山的陈粮足够全城军民坚守两年。护城河的水源通过暗渠与城内水井相连,既保证饮水安全,又能在必要时开闸放水形成第二道屏障。每个防御节点都安排了三班轮值的精锐哨兵,他们手持能照百步的铜盏灯,日夜监视着城外动向。
这套立体防御体系堪称固若金汤,当最后一座炮台完成调试时,武家荣抚摸着冰凉的炮管对众将说:"我们要让来犯之敌明白,黑水城的每一寸土地,都会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铿锵的话语伴着北风传遍城墙,守军们擦拭兵器的动作愈发坚定,整座城池仿佛化作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
武家荣深知敌军来势汹汹,单靠防御工事还不足以震慑对手。她连夜召集城中铁匠,赶制了一批特制铁蒺藜,趁夜色撒在陷阱与护城河之间的开阔地带。这些铁蒺藜四角锋利,无论怎样落地都有一尖朝上,足以刺穿敌军的皮靴与马蹄。她还命令士兵在城墙内侧堆砌沙袋,形成第二道缓冲防线,即便城门被攻破,敌军也会陷入巷战的泥沼。
为提升守军士气,她亲自巡视每个岗哨,将珍藏的虎骨酒分发给值夜士兵。城头火把彻夜不熄,三十名斥候轮番在外围巡逻,用铜锣声传递敌情。最令人称道的是她改良的"火龙炮"——将火药包浸透松脂后装入陶罐,点燃引信后可用投石机抛射,落地即爆裂成漫天火雨。此刻城墙垛口已架起二十门这样的杀器,炮手们正在反复演练配合战术。
"报!东南方尘烟大作!"黎明时分哨塔传来急报。武家荣披甲登城,只见晨雾中隐约显出黑压压的骑兵阵型。她嘴角扬起冷笑,抬手示意旗兵升起猩红战旗。随着绞盘咯吱作响,护城河上的吊桥缓缓升起,所有堡垒的射击孔同时探出寒光凛凛的箭簇。这场攻防战,注定要成为教科书级的经典战役,让镇北王这个目空一切的枭雄,体会一下什么是痛彻心扉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