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第590章 威胁许靖央?自讨苦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0章 威胁许靖央?自讨苦吃(2 / 2)

这才是最可怕的控制??你以为你在选择,其实你从未跳出牢笼。

林晚舟猛然抬头,用尽力气拍打轮椅扶手。阿七俯身倾听,随即脸色大变。

“她说……立刻封锁所有通往城南的地脉通道,派信得过的人潜入调查,绝不能让新香扩散!”阿七迅速下令,“同时,通知问心司,启动‘烛龙预案’??一旦确认新型顺言香流出,立即在全国张贴《醒示榜》,并开放民间举报渠道!”

命令下达后,密室陷入短暂寂静。

沈砚忽然开口:“老师……若您还在,会怎么做?”

林晚舟望向他,眼神清明如初雪。她慢慢举起手,在空中虚画三字:

**“揭真相。”**

不是武力镇压,不是再度封井,而是让所有人看清这香的本质??它如何运作,为何令人沉迷,谁在背后推动。

唯有真相,才能对抗谎言的温柔陷阱。

三日后,一场风暴席卷全城。

先是《晚舟录》最新增补本悄然流传市井,其中新增章节详细剖析了顺言香的药理机制:它通过刺激脑中“悦感区”,抑制前额叶活跃度,使人对权威话语产生本能信任,同时削弱逻辑推演能力。书中附图甚至描绘了新型香雾在人体内的运行路径。

紧接着,一群自称“嗅觉义士”的盲人团体走上街头,他们曾长期服用顺言香导致失明,如今自愿成为“活体检测器”,穿梭于茶馆酒肆,一旦闻到异常香气便高声警示。

更有甚者,一名曾在静语寺参与集会的年轻妇人站出来,在城隍庙前痛哭控诉:“我丈夫原本不信邪,可自从那‘转世裴娘’赐香后,他就变了!他说‘现在终于懂什么是幸福了’,可他连孩子病重都不管了!整日傻笑,嘴里念叨‘一切皆好’……这不是救赎,这是夺魂!”

舆论哗然。

与此同时,阿七率领一支精锐小队深入地脉,在一处废弃矿道内发现秘密工坊。现场查获大量未封装的新香粉末,以及一本记录实验数据的日志。最令人震惊的是,日志末页赫然写着一句话:

>“若天下终须一主,则宁是我亲手编织的梦,而非他人强加的痛。”

署名:**柳青娥**。

证据确凿。

然而,当官兵欲抓捕柳婆时,却发现她早已不在人世。尸体蜷缩在归心井底,手中紧握一枚烧焦的松枝,面容安详,嘴角带笑。

她在完成最后一味香料调配后,服毒自尽。

遗书只有一句:

>“我错了。真正的自由,不该由任何人赐予,哪怕是出于爱。”

消息传回乌衣巷,林晚舟已在弥留之际。阿七将遗书念给她听,她久久无言,最后轻轻摇头,仿佛在说:你没有错,只是我们都太急于拯救这个世界。

七日之期的最后一夜,风雨再临。

林晚舟已无法言语,只能依靠呼吸频率传递信息。沈砚守在床前,逐字解读她留下的最后一段话:

“告诉后来者……不要恨柳婆。她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恐惧??怕混乱,怕责任,怕孤独地面对真相。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哪一个‘坏人’,而是我们内心对‘轻松答案’的渴望。只要这种渴望存在,归心井就会一次次重生。所以,教育不是灌输正确思想,而是培养怀疑的能力。教孩子们分辨‘舒服的话’和‘真实的话’,让他们从小就知道:沉默不是美德,盲从不是忠诚,而提问??哪怕问错了??才是人性最高的光辉。”

语毕,雷声炸裂。

一道闪电照亮房间,映出墙上悬挂的《晚舟录》扉页题词:

>**“我不求万人敬仰,只愿一人敢疑。”**

随后,她的呼吸渐渐平缓,终至无声。

窗外,雨势渐歇。

次日清晨,盲童照例来到广场击钟。今日,他多带了一面小鼓,放在钟旁。鼓面上贴着一张黄纸,墨迹未干:

>“此鼓为‘问心鼓’,凡有所疑,可击三声,诉诸天地。”

起初无人敢动。

直到一个小女孩踮脚上前,怯生生地问:“妈妈,如果我觉得皇帝说的话不对,也能敲吗?”

妇人怔住,低头看她,眼中闪过挣扎,最终轻轻点头:“能。因为你的心,是你自己的。”

小女孩笑了,举起木槌,咚、咚、咚,三声清脆。

钟声随之响起,仿佛回应。

自此,每日晨钟之外,多了几声稚嫩的鼓响。有时是一个孩子,有时是一对夫妻,有时是一位老人,带着积压半生的困惑而来。

有人问:“为什么穷人总要听话,富人却可以任性?”

有人问:“如果所有人都说战争是对的,那它就真的是对的吗?”

还有人问:“我爱我的国家,可这代表我必须相信它做的每一件事吗?”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胜利。

数月后,问心司正式颁布《禁控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若使用药物、音律、光影或其他手段干预他人思维自主性,无论动机是否“善意”,均视为重罪,最高可判终身监禁。

首批被执行者中,包括两名曾参与改良顺言香的技术官,以及一位鼓吹“全民静心工程”的大学士。判决当日,百姓围观宣读法令,无人喧哗,唯有默默记下条文。

沈砚站在人群之中,手中紧握《归心考》与《问心十三章》。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未来某一天,或许又会有新的“良政”出现,打着“稳定”“和谐”“为你好”的旗号,悄悄侵蚀人们的判断力。

但他也相信,只要还有人记得林晚舟的名字,只要还有孩子敢于在课堂上举手说“我不明白”,只要还有人在夜深人静时轻声自问:“我真的信吗?”

那么,火就不会熄。

春风又一次拂过京城。

老槐树抽出新芽,广场上的钟与鼓静静伫立。一只蝴蝶从废墟缝隙中振翅飞出,翅膀斑纹宛如一枚古老的鹤首玉牌。

它盘旋一圈,向着东方而去。

那里,一所乡村学堂刚刚开学。黑板上,老师写下第一课标题:

**《学会怀疑》**。

底下,几十双明亮的眼睛齐刷刷望来。

其中一个男孩举手:“老师,如果课本写错了呢?”

老师微笑:“那你就要比课本更勇敢。”

窗外,阳光普照,万物生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