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第592章 赵氏欺骗威国公丢大脸!气疯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2章 赵氏欺骗威国公丢大脸!气疯了(2 / 2)

>“结尾改为:林晚舟觉悟错误,临终忏悔。”

校尉怒不可遏,立即上报。沈砚接报后,亲自带队查封,顺藤摸瓜挖出一个横跨六省的“正心联盟”组织。其成员多为退休官员、落第文人、寺庙住持,宗旨竟是“恢复清净世道”,手段包括篡改教材、渗透学堂、暗施迷香。

审讯中,一名主犯冷笑:“我们才是真正的救世者。你们给人自由,结果换来争吵、混乱、父子反目!我们给安宁,有何不对?”

沈砚只回一句:“你可以提供安宁,但不能假装那是自由。”

判决之日,三百二十七人定罪,《禁控法》首次启用最高刑罚:终身监禁,不得赦免。全国震动。

然而,风波未息。

三个月后,南方传来消息:一座海岛渔村爆发集体癔症,村民声称每晚听见“天音”召唤,纷纷变卖家产,准备乘船出海寻找“永恒宁静之境”。调查发现,村中祠堂日夜播放一种特殊音律,源自百年前失传的“归心谣”变调。

沈砚派专家前往,破译音频结构,果然含有潜意识引导波段。幕后操纵者是一名自称“净心师”的盲人乐师,原为宫廷乐官,因反对《思辨课》被革职。

他在被捕时仰天大笑:“你们封了香,毁了钟,可声音无形无相,如何防?思想本就是最该被管束的东西!”

沈砚看着审讯记录,久久不语。

阿七走进来,递上一份新情报:“西北敦煌案后续:那群‘问心旅’成员身份查明了。领头人叫苏昭,正是今年科举状元。她在离京前夜拜访乌衣巷旧址,留下一句话??‘我要走她没走完的路。’”

沈砚嘴角微扬。

他知道,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只要人类还畏惧孤独、渴望确定、贪恋无需思考的安宁,就会有人趁虚而入,披着救赎的外衣递上枷锁。

但他也看见希望。

在西南山村,孩子们每天晨读《问心录》,第一句便是:“我有权怀疑,哪怕对象是皇帝。”

在东海渔船,渔民们自发组建“警音队”,用特制仪器监听海域是否传来异常声波。

在京城街头,一家新开茶馆打出招牌:“本店禁播背景音乐,谈话自由,疑者赠茶。”

更有无数普通人,在面对“为你好”的劝导时,开始习惯性地追问:“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反例?”“如果不答应,会怎样?”

这些声音微弱,却连绵不绝。

某个雪夜,沈砚独自登上城楼,眺望万家灯火。他从怀中取出一枚旧物??那是林晚舟生前佩戴的鹤首玉牌,断裂一半,边缘焦黑,据说是归心阵崩塌时残留的护心符。

他轻轻放在城垛上,低声道:“先生,您看,他们学会了提问。”

风雪中,远处传来稚嫩鼓声。

咚、咚、咚。

是问心鼓。

翌日清晨,盲童如常击钟。今日他身边多了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怯生生捧着一面小锣。

“我可以一起敲吗?”她问。

盲童笑着点头:“当然。只要你心里有疑问,就能发声。”

小女孩深吸一口气,举起木槌,用力敲下。

铛??

钟声应和,鼓声继起,三音交鸣,穿透云霄。

自此,晨钟之外,又添一响。人们称之为“童问”。

春雷滚滚,冻土初融。

在帝国最南端的一所乡村小学,新来的女教师正给学生们上第一课。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

**《为什么要有反对意见?》**

底下,一个小男孩举手:“老师,如果所有人都同意一件事,难道不好吗?”

女教师弯腰问他:“那要是他们都错了呢?”

教室安静了一瞬。

接着,一只小手缓缓举起:“就像……以前大家都说顺言香好,可后来发现它是毒。”

女教师笑了:“对。所以我们要感谢那些说‘不对’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再想一想。”

窗外,阳光洒落,照在墙上一幅泛黄画像上??画中女子坐于轮椅,目光如炬,下方题词遒劲有力:

>**“我不求万人敬仰,只愿一人敢疑。”**

风拂过窗棂,吹动画像一角,宛如挥手致意。

而在遥远的北方草原,那座刻着“归心井旧址”的石碑旁,又多了一块新碑。上面只有两行字:

>**“此处曾埋谎言。

>今以真实祭奠。”**

两名少年蹲在碑前,用炭笔抄录文字。其中一个忽然抬头:“你说,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没人再需要这些碑了?”

另一个想了想,说:“不会。因为只要还有人想让我们闭嘴,我们就得记得怎么开口。”

他们收起纸笔,背起书包,走向远处的学堂。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延伸向未来的路。

十年之后,百年之后,或许千万年之后。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举起手,说:“老师,我不明白。”

只要还有一个人,在黑夜中自问:“我真的相信吗?”

那么,林晚舟就从未死去。

她的骨血已化春风,她的言语已成星火,她的意志流淌在每一次不甘的凝视、每一句倔强的“为什么”、每一声冲破沉默的叩击之中。

火种不灭,因其本就不在一盏灯中,而在亿万人心中那点不肯熄灭的光。

而那光的名字,叫做??

**怀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