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警婷告诉我,她将会与星辰一同商讨前往研究院工作的事宜,并加入抗痴呆症的团队,看看是否能够提前攻克这一难题。我欣然表示赞同,并告诉她我会耐心等待她的消息。
挂断电话后,我的心中涌起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尽管我并不确定女儿和她的团队是否真的能够成功研发出这种药物,但至少她正在为此付出努力。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她都不会留下遗憾,因为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我想象着女儿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她专注地研究着各种数据和样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我相信她的才华和决心,也相信她的团队成员们都有着同样的热情和毅力。
或许这个过程会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即使最终无法完全攻克这一难关,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
想到这里,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欣慰。无论女儿的科研之路如何崎岖,她都在勇敢地前行,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而我,作为她的母亲,会一直支持她,为她加油鼓劲。
电话铃声在清晨的寂静中响起时,窗外的梧桐叶正被晨风轻轻拨动。我瞥见屏幕上“警婷”的名字,心跳不自觉加快——自从她投身医学研究后,每次通话都像开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按下接听键的瞬间,她的声音裹挟着实验室特有的清冷气息传来:“妈,星辰同意把孩子交给爸妈照顾,我可以去山城研究院上班了。”
我的手颤了颤,瓷杯里的热茶荡起涟漪。她的话语像一粒石子投入心湖,激起层层波纹。“研究院...靶向药物...抑制老年痴呆...”这些词在她急促却清晰的叙述中串联成一条充满挑战的路。我听见她提到太外婆时,声音突然变得柔软:“妈,我们团队有信心找到修复脑神经的方法,一定要治好太外婆的病。”话筒里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仿佛能看见她正站在贴满数据图的实验室墙前,眼中燃着倔强的光。
“那太好了!”我赶忙回应,喉咙却哽着千言万语。想问她山城的实验室条件如何,想确认她长途跋涉是否安全,更想问问那个总在深夜亮着灯的办公室,会不会再次吞噬她的睡眠与健康。但话到嘴边,只化作一句笨拙的关怀:“什么时候走?我和你爸来送你。”
“不用啦妈,星辰会开车送我去医学院的。”她的语气犹如微风拂过湖面,疲惫中带着坚定的笑意,“我现在先向省医院申请调令,调令一下来,我就如离弦之箭一般立刻出发。”背景音里,隐约传来孩童的哭闹声,仿佛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紧接着,那句温柔的“宝贝别怕”,宛如冬日里的暖阳,瞬间温暖了我的心房,让我瞬间想起她肩上扛着的不仅是科研使命,还有那小小的、需要母亲呵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