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第96章 佛系皇帝的治世 KPI:刘炟的儒学带货与司法温柔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 佛系皇帝的治世 KPI:刘炟的儒学带货与司法温柔刀(1 / 2)

建初四年的洛阳夏,蝉鸣声里带着一丝躁动。汉章帝刘炟坐在白虎观的树荫下,手里攥着太常寺送来的《五经》章句,眉头拧成了个 "川" 字 —— 这些动辄数万言的注解,把好好的儒学经典变成了 "学术迷宫",连他这个儒生皇帝都看得头大。突然听见殿外传来争执声,原来是今文经博士和古文经博士又吵起来了,他苦笑着对身边的魏应说:"咱搞这场 ' 儒学峰会 ',怕是要把白虎观的瓦当吵下来了。"

从永平年间开始,《五经》注解就像脱缰的野马,今文经派大讲祥瑞灾异,古文经派死抠文字考据,太学生们上课像听两个老师吵架。刘炟继位后,看着太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里 "同一经句三种解释",终于忍无可忍:"再这么下去,咱东汉的儒学要分裂成 ' 南北派 ' 了,必须搞个 ' 官方教材 '!"

建初四年的白虎观会议,堪称东汉版 "学术奥运会"。五官中郎将魏应当 "裁判",侍中淳于恭做 "书记员",刘炟亲自当 "学术主持人"。第一天就炸开了锅:

今文经博士拍着《公羊传》喊:"灾异是老天爷给皇帝的微信弹窗,必须重视!当年宣帝立《大夏侯尚书》,就是因为祥瑞预警做得好!"

古文经博士抱着《左传》反驳:"考据就像做 PPT,得有实证,不能靠脑补!《古文尚书》里的诰命,比今文经多了三分之二,这才是原汁原味!"

刘炟敲了敲玉磬:"别争了,祥瑞是警示,考据是根本,就像种地既要观天象,也要懂犁地,两者都得要。这样吧,咱搞个 ' 混搭风 ',今文经的灾异说当 ' 选修课 ',古文经的训诂当 ' 必修课 ',考试重点划清楚,别让学生们抓瞎。" 最终拍板:今古文经各取精华,编一本《白虎通义》当教材,相当于搞了本东汉版《儒学考试大纲》,还贴心地在目录页写着 "皇帝认证,考试无忧"。

会议持续了三个月,刘炟的 "和稀泥" 水平让群臣叹服。讨论到 "三纲五常" 时,今文经派强调 "君为臣纲",主张大臣必须无条件服从皇帝,古文经派坚持 "君臣共治",搬出《周礼》里的 "公卿谏言" 制度。刘炟笑着打圆场:"君是车头,臣是车轮,少了谁都走不动,不如写成 ' 君臣相扶,各司其职 ',这样既显皇帝威严,又留大臣谏言空间,咋样?" 说到祭祀制度,有人主张奢华,说 "天子祭天就得用青铜鼎装牛牲",有人坚持简约,搬出明帝遗诏 "扫地而祭"。刘炟直接拍板:"先帝说的对,咱就用陶碗盛粟米,竹筐装祭品,够表达心意就行,别让百姓觉得咱拿他们的赋税摆阔气。"

会议结束那天,太学生们举着新教材欢呼,洛阳的书肆老板连夜刻版印刷,广告语写得直白:"皇帝认证版《五经》,考试再也不怕判错卷!答错算我输!" 西域的胡商路过太学,看见儒生们捧着新书讨论,回去后对国王说:"汉家皇帝连学问都管,把不同派别的儒生凑一起开会,就像咱们把不同部落的长老叫到牙帐议事,难怪他们的商队走到哪儿都吃得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