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堪破三千世相> 第15章 寒山拾得问对录——出世入世间的平衡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寒山拾得问对录——出世入世间的平衡之道(2 / 2)

1. 游戏三昧法(学济公)

南宋济公破帽褴衫,酒肉穿肠,却以“疯僧”相度化世人。某日宰相府宴饮,他将啃剩的骨头变作黄金,待众人争抢时大笑:“金即是骨,骨即是金!”这种以荒诞解庄严的智慧,恰如《六祖坛经》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2. 和光同尘术(观白居易)

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既参禅问道,又蓄养家妓。他在《中隐》诗中自陈:“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这种半仕半隐的姿态,反能“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正如寒山诗云:“自笑老夫筋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3. 平常心是道(仿百丈禅师)

唐代百丈怀海禅师九旬高龄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在《百丈清规》中定下“农禅并重”的戒律,让扫地担水皆成修行。这种“劈柴担水,无非妙道”的智慧,恰是应对虚荣侵蚀的终极法门。

最绝的是苏轼的“猪肉禅”。他贬谪黄州时,将炖肉火候与参禅境界相比:“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般将世俗烟火与出世超脱熔于一炉的本事,可谓深得寒山拾得三昧。

四、明月清风的千年问答

天台山寒岩洞前,有块“无字碑”,传说为寒山拾得论道处。某日暴雨冲刷,石上竟显字迹:“昨日东家死,西家赙冥财。今朝北邙去,葬钱犹未还。”这辛辣的讥讽,恰似出世入世的三重镜鉴:

第一鉴:执念即牢笼

《红楼梦》中惜春出家时唱:“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看似超脱,实因看破家族衰败后的绝望。真修行当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

第二鉴:平常即真味

唐代赵州禅师以“吃茶去”接引众生,北宋无门慧开在《颂古》中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真正的修行,不在蒲团之上,而在挑水劈柴之间。

第三鉴:平衡即大道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提出“事上磨练”:“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正如寒山诗云:“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真正的道,就在这不通处、朦胧中。

国清寺外的枫桥夜泊处,张继曾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朋友圈晒出寺庙禅修照,在茶室高谈“断舍离”时,寒山与拾得的笑谈仍在风中飘荡:“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忽然无常到,方知梦里人。”或许真正的平衡之道,不在刻意求取出世入世的分寸,而在《菜根谭》那句朴素的箴言:“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毕竟,寒岩洞口的野藤年复一年枯荣,何曾计较过是否有人称它为“菩提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