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堪破三千世相> 第15章 渡船艄公望新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渡船艄公望新帆(1 / 2)

"竹篙点破江心月,白发送尽往来客。

新造楼船走快桨,老渡犹夸风雨泊。"

运河残照孤舟影

清光绪年间,淮安清江浦的运河码头上,总泊着几艘朽木渡船。老艄公陈长顺蹲在船头补帆,帆布补丁摞补丁,像块缀满沧桑的百衲衣。他的竹篙头包着铜皮,已磨得透亮如镜,映出眼角皱纹比运河波纹还密。漕帮新管事孙茂才踩着锃亮的西洋皮鞋走来:"陈老爹这撑船功夫,真真得了漕帮真传!"转身却指挥工人将新购的蒸汽火轮推下水——那烟囱喷出的黑烟,熏黑了陈长顺补了三十年的"漕"字旗。

昨夜送最后一批漕粮,陈长顺的渡船险些被火轮掀起的浪打翻。船帮少年们哄笑:"这老棺材瓤子,还当是乾隆年间呢!"他弯腰捞起漂散的漕粮袋,浑浊河水里映出自己佝偻的背,活像张拉满的旧弓。

竹篙难敌铁甲轮

《漕运全书》载:"凡渡船过闸,篙师为要。"可新政下的清江浦换了乾坤:陈长顺每运百石漕粮记"勤漕点",点满万点可掌新式驳船。但十年过去,蒸汽舱里坐着的皆是孙家子侄——那后生连橹都不会摇,却因在酒宴上背了段《海国图志》,被夸"深谙洋务"。

这困局暗合《盐铁论》所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某日暴雨冲毁闸口,陈长顺冒死引渡船队脱险。孙茂才拍着他湿透的蓑衣叹:"真乃漕帮定海针!"赏的却是把英国洋伞——那伞骨上的齿轮,咬碎了他攒了半辈子的勤漕梦。

残帆断橹照汗青

冬至祭河神夜,陈长顺蜷在船舱煨黄酒。火光摇曳中,他听见孙茂才对账房说:"这些老船工,万不能让他们碰机器..."酒气混着水汽,在舱壁凝成水珠,一滴一滴砸在《漕运纪略》手抄本上,晕开了"改海运"三个朱批大字。

惊蛰开漕日,他"失手"让渡船搁浅。众人嗤笑时,他掏出自制的运河暗礁图:"此滩须走'之'字水线!"三日后,新式火轮按图行船竟省半日程。孙茂才当众赐他"活河图"木牌,却不知那木料是拆老渡船的龙骨——蛀虫在牌面蛀出蜿蜒水路。

老舟新楫破浪行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陈长顺开始"愚钝"地算错水程,却在孙茂才呵斥前献计:"何不改渡船为观光舟?"说着在船头挂起"运河往事"布幡,摇橹唱起漕帮旧谣。

某日洋商游览,他故意让火轮熄火。待众人焦躁时,撑渡船载客穿行古闸,解说历代漕工血泪。三日后,"运河遗韵"成租界新贵追捧的雅事,陈长顺的破蓑衣换成锦缎褂——那丝线,原是孙茂才克扣的漕银所购。

残舟化桥渡新人

十年后,"长顺漕韵"的匾额取代蒸汽船旗。陈长顺掌舵的画舫刻着《考工记》句:"天有时,地有气。"游客们发现,他总在舱内供着半截旧竹篙——那篙头铜皮,仍能照见运河的沧桑。

清江浦传唱新谣:"莫笑艄公守旧帆,且看朽木化云船。从来新潮浪打浪,不如老舟载流年。"夜半无人时,老船工们轻抚古闸青苔——那滑腻触感,恰似当年握篙手心的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