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8月6日,长安首都伍号别墅的书房被琥珀色的量子灯光笼罩。我轻点桌面,全息屏幕如涟漪般展开,法兰西、德国与英国的工业城市影像在眼前流转——柏林的量子机械厂火花四溅,伦敦的星际港口巨舰停泊,巴黎的新能源研发中心光影闪烁。AI管家的声音带着忧虑:“沈总理,欧洲‘一带一路’工业带的劳工矛盾指数攀升至警戒线,工人群体针对智能机器人抢班夺权的抗议活动已爆发七起。”
我调出星际联盟的加密报告,数据触目惊心:在法兰克福的量子芯片工厂,工人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4小时;曼彻斯特的反重力装备车间,因过度劳累导致的工伤事故率同比上涨63%。更棘手的是,暗网论坛上“人类劳工至上”的极端言论甚嚣尘上,某匿名组织甚至扬言要摧毁工业带的核心智能系统。
“人性的欲望永远是文明进程中的双刃剑。”我轻抚《乾坤策》复刻本,武则天的虚影若隐若现,“欲壑难填时,需以规则为笼,以智慧为引。”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我立即召集沈氏集团核心成员,一场针对工业文明困境的革新计划悄然启动。
沈明远率先展示工业带的三维模型:“现有工厂的管理模式仍沿袭地球旧制,追求效率至上。我们需要引入‘人机共生’新体系。”他的手指划过虚拟画面,柏林的机械厂内,智能机器人开始承担高危作业,人类工人转型为技术督导与创意设计师;伦敦港口的装卸工作由量子机械臂完成,而船员们则专注于星际贸易策略规划。
但改变并非一帆风顺。法国工人代表在全息会议上拍案而起:“我们的祖辈靠双手创造工业辉煌,现在却要被机器取代?”面对质疑,我调出清北火星学院欧洲分院的教学数据:“学院已开设‘量子工匠’‘星际运维师’等新专业,帮助工人掌握核心科技。”沈舒补充道:“我们还开发了《工业创世纪》VR实训平台,让工人们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智能协作的高效与安全。”
为化解劳资矛盾,沈明薇的商业银行推出“工业文明股权计划”。每个工人都能以劳动时长兑换企业股权,分享工业带发展的红利。更具突破性的是“弹性工作制”,通过量子生物钟监测系统,工人可自主选择精力最充沛的时段工作,既保证效率,又避免过度劳累。
在巴黎的新能源研发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工人科技大会”正在举行。清北火星学院的教授们与一线工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氢能源电池的改良方案。一位来自马赛的焊工提出用古法锻造技巧优化量子线圈结构,这个灵感竟让电池储能效率提升了12%。“知识不该被阶层垄断。”学院院长在会上感慨,“工人的实践智慧,正是科技突破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