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停在村道上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
沈淮一边推开院门一遍喊,“爷爷,奶奶,爹,娘,我回来啦。”
结果,回答他的是一片空气。
难道还在作坊?
“大姐, 二姐,我回来啦。”
依旧无人回应。
沈淮推门进去,看到火盆上炖着一锅骨头,正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旁边的小桌上,放着洗好的青菜。
放下书箱,沈淮去了灶房。
灶台里的火还没熄灭,应该是刚出不久。
沈淮接着去了鸡圈和猪圈,见都喂过了,便动身去了作坊。
“哎呦,三郎回来啦,许久都不见你来作坊咯。”沈杨娘看到沈淮,一边切豆腐一边说话。
灶台前蒸豆腐的沈林娘看了过来,“一段时间不见,怎么瞧着瘦了许多?是不是在学堂没有好好吃饭啊?”
“这肯定是错觉。”沈江笑着从里面走出来,“天黑了,定是你们没瞧清楚,反正我是没看出什么变化。”
“继亮伯也说我瘦了,但是我自己没感觉,可能是大家好久没见到我了才觉得我瘦了吧。”沈淮不禁一笑,然后问道,“沈江哥,今晚又要赶工吗?”
顾客加订单,作坊便要赶工一个时辰。
当然,工钱会多给一点。
“准备年底了,县里的买主都加了订单,单是林家就加了一千罐的订单,听拉货的伙计说,下个月可能要加到两千单,不赶工哪里得?”沈江说道。
沈林娘开玩笑道,“翠花家的两台石磨都快转冒烟了,能不忙么?”
忙,说明生意好。
沈淮聊了几句,便往里面走去。
经过加工台,看到大房二房的几位嫂子埋头装罐子,沈淮主动打招呼,和她们说了几句话才拐去发酵房。
果真看到林氏和黄氏在里面忙碌。
现在天气冷,发毛霉的期限增长,便是有酒曲辅助,也要好几天。
“娘,奶奶,我回来啦。”
林氏和黄氏听到声音,纷纷转头,看到沈淮的时候,一脸惊喜。
“三郎回来啦。”黄氏满脸笑容,“还剩最后两盘就忙完了,你先去灶台那边烤火,等忙完了我们在去叫你爹和你爷。”
沈淮顺势问道,“爹和爷爷去哪里?”
“去翠花家抬酒去了,月丫头和杏丫头去拿酒酿蛋花呢,估摸快回来了。”林氏边回边问,“饿了没?”
沈淮摸了摸肚子,老实道,“有点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