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刻钟后,陶行简停笔,“师弟,你帮我看看答的如何?”
沈淮接过卷子,一目十行之后,说道,“答题思路没问题,但里面的这两个观点,我不好评判。”
“是不好还是偏离了?”陶行简追问,“师弟,有什么话你不妨直说。”
“不是说观点不好,而是用在里面,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沈淮看着陶行简,“这种感觉怎么说呢?”
又顿了顿,“师兄,具体的我说不上来,反正就是觉得怪怪的。”
陶行简看着卷子,皱眉道,“很怪么?”
“许是我的问题,要不师兄去隔壁试试?”
陶行简去了隔壁。
没多久,他就回来了,“师弟,你的判断没错,隔壁的赵兄和王兄也说这两个观点单独放没问题,可放到里面就很怪。
具体哪里怪,他们也说不上来,还建议我改成其他的。”
“师兄要是有新的想法,可以改改看。”
“愁就愁在这里。”陶行简拍了拍脑袋,“提到沙漠,我想到的就是骆驼和干旱,其他的就想不到了。”
“明早有教谕的课,要不我们问问教谕?”
只可惜,还没等陶行简询问教谕,事务堂就先把知县提出的两道问题贴在公告看上,并设置了奖励。
奖励中,没有银钱,没有物件,只有县学和县衙共同颁发的魁首文书,却让众多学子兴奋不已。
因为这是荣誉,含金量远不是那些银钱和物品可以比拟的。
“师弟,我的观点还能再改改。”陶行简丢下这么一句话,就跑开了。
沈淮“哎”了一句,想追上去时,陶行简已经冲进教室了。
倒是同班的赵学子,凑到沈淮跟前,“沈兄,你还参与吗?”
“县学这般大张旗鼓,说明是教谕和教授想以此来激励我们,我的答案教谕和教授看过了。”
赵学子听了沈淮的话,觉得他回答了,又好像没回答。
摸不准沈淮的意思,他干脆说道,“我想试试。”
“此次时间宽裕,相信赵兄一定可以的。”
“那我便借沈兄的吉言了。”
上课铃声响起,围在公告栏下的学子纷纷回到教室。
沈淮和赵学子刚进教室,就听到其他人小声议论魁首之事。
可惜教谕很快进来,议论声随之停止。
今日的课程,教谕没有按照往常那样解析经典,而是提出问题,然后点名回答。
果不其然,超出四书五经范畴的,有很多学生不是反应慢,要么就是压根答不出来。
问了一圈,没得到满意的回答,教谕只好点了沈淮,“你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