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问题,不离谱,却出乎谢知县的意料。
他看着沈淮许久,才缓缓开口,“第一个问题,我并非迂腐之人,不会对弟子设诸多条条框框,只要合情合理的事情,你皆可自行做主。
但是,学问和武艺一定要拿得出手。”
沈淮直接问了,“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拿出手?”
“至少进士及第。”
没叫考状元,沈淮暗暗松了一口气。
接着,他又听到谢知县说,“谢氏以军功起家,族中无论男女,自幼习武,作为我的弟子,刀剑枪箭,至少精通一样。”
沈淮自幼练枪,箭术也还行。
所以这条符合。
“第二个问题,做我的弟子,尊师重道即可。”谢知县继续说,“至于婚姻大事,我不会轻易插手,但也不会不闻不问。
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会给你推荐,至于成不成就看你的意愿了。”
谢知县看着沈淮,“你的三个问题,我已经回答完毕,还有什么想问的,一并问了吧。”
“不瞒大人,之前学生亦有拜师的想法,只是还没寻到合适的机会,大人便先学生一步了。”
沈淮说着,上前两步,撩袍跪地,“老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三拜九叩完毕。
沈淮端着茶杯,“老师,请喝茶。”
谢知县满意的接过茶杯,象征性的喝了一口,“从今日起,你我便是正儿八经的师徒了。”
说着,抬手去扶沈淮,“起来吧。”
“是,老师。”
“来,这是为师给你的拜师礼。”谢知县拿出准备好的匣子,“两座山头,一百亩旱田,两处是连在一块的,改天让管家带你去看看。”
青萍县田地不多,能整出这两处,也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沈淮满脸笑容的接过匣子,“多谢老师,那弟子就不客气了。”
见沈淮开开心心的接下,谢知县心情美丽。
从今天起,他也是有徒弟的人了。
“前阵子忙着粮税,没功夫点评你的文章,现在说说你的近况吧。”
提到学习,沈淮立马端正起来。
“不瞒老师,弟子目前最大的短板在时政这块,很多时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不知如何下手。”
邸报一般传递的是朝廷政令、重大灾害、军事行动,和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内容由朝廷往各省传达,再由各省传给各州府。。
但内容,都是经过筛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