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完全依靠他们,林冲终究是不放心,于是又颁布一条政令,迁移内地百姓北上,散布各处,散居城镇。
只要是自愿前来的百姓,不仅由安北大都护府出钱监造屋舍,解决治安和饮水等问题,每人还能多分十亩土地,依旧免税五年。
政令一出,不只是安北大都护府治下想要更进一步的百姓闻风而动,就是其余各地贫苦百姓,也纷纷组织起来,选出代表前来一探究竟。
若此事是真,那么他们免不得拖家带口北上,寻求生计。
虽然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谁也不能保证辽国会不会打回来,安北军是不是会一直胜利。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都是盲目的。
所以,他们在亲自打探清楚事情虚实后,选择相信安北军会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北方站稳脚跟。
于是,受够了宋廷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早就忍无可忍的各地百姓,纷纷拖家带口北上,涌向易州、涿州两地。
只是如此一来,政事堂的压力倍增。
随着安北军打下一个又一个的城池,占领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他们需要派出的官吏,就成倍增长。
这些人的来源,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安北大都护府自行培养的新型读书人,也就是梁山书院、登州学堂里面接受了新型教育和坚定了新思想的适龄学子。
他们到了差不多的年龄和学业有所成就后,就分派各地开展实践,要做的事情,可以根据自身特长或意愿来进行安排,只要能协助主官,将安北军打下的地盘治理好就是。
第二部分,来自民间的知识分子,多为安北大都护府治下人士,认同安北大都护府的所作所为,看好安北军的未来,主动加入的。
这些人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学识也是五花八门,但只要是识文断字、能写会算的,政事堂来者不拒。
接收之后,灌输了安北大都护府的思想政策、规矩准则后,也投入各地进行试用。
第三部分,则是占领州府原本的官吏,在经过审查后,确实是有才有德的,便吸收进来,量才为用。
闻焕章最近主要的心思,就是花在调配各类人才和筹备、调拨大军辎重粮草等事务上,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
手下六曹参军及一应官吏,也都连轴运转,全力保障安北军收复燕云十六州。
有他们全力以赴,林冲自然没了后顾之忧,因此大军全力北进,才能一举取下易州、涿州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