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王号,都各有其理由和深意。
若是林冲不知后续历史,那也可能会选大元或者大明为国号。
但既然知晓,那还是需要避嫌。
至于梁王,有萧嘉穗反对,自然不会再用。
余下燕王、昭王,都很是不错。
但无论是燕国还是燕王,都快被人用烂了,最具代表性的国号,是战国七雄的燕国;最出名的燕王,是朱棣。
都创造了辉煌,那林冲还是不想被人诟病。
最终,他将目光放在“昭”字上,这也是许贯忠最为用心解释的王号(国号)。
林冲不想落了俗套,自然也就比较满意此字。
虽然历史上,这个字无论是王号还是国号,都极少出现,反而大多时候出现在谥号中,但林冲并不在意,自要是寓意极好,那就可以用。
战国时期,西周曾封有昭文君,封地在洛阳附近;春秋时期,鲁国设有 “昭地”,位于临沂附近,因鲁昭公曾居此地而得名(《春秋?昭公二十五年》记载 “公逊于齐,次于阳州”,阳州即昭地一带)。
汉代幽州刺史部有 “昭县”,治所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附近,属右北平郡。
唐代剑南道有 “昭州”,因 “昭潭” 得名。
总之,这个字虽然作为封号和地名,并不多见,但只要可以用,那作为王号和国号,也是没问题的。
林冲本就起于微末,既无名以上的封地,也没有什么封号可言,那就不必拘泥以封地、封号为国名。
本就是开创了全新的政权,那国号是全新的,也就没什么问题。
估计许贯忠也是有所顾虑,才说了那么多,目的嘛,自然是怕被人诟病自己没文化,误了林冲名声。
林冲也认真考虑了这个字,觉得没什么问题,所以便将其作为首选。
若真的有什么问题,再征求一个意见便是。
首选昭王,次选燕王。
他将自己的意见告诉萧嘉穗,萧嘉穗却还是坚持,不以一方的意志,代替众人的意见,所以还是主持将此事再次征求各方。
一来一去,又是一个月时间过去,最终,大家伙儿投票决定。
昭字以微弱优势胜出,林冲尊重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了昭字为号。
是以,通告天下,自己将进位为昭王,立国号为大昭国(形同诸侯国,但权利自主)。
消息传出,四海震惊,反应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