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王俣最为积极,问林冲需不需搞一个禅让仪式,使新生的大昭政权更加稳固,让其余几国没有任何理由来找麻烦。
但林冲果断拒绝了,原因嘛,自然是如今他的地盘,远远不止高丽这一块,而是以渤海为内海,将周围一圈地盘都纳入版图了。
王俣没能达成所愿,有些遗憾,但没有过多坚持,毕竟他虽是前高丽王,现在的让贤之人,但始终是阶下囚,并无多少存在感。
林冲倒也没有为难他,决定称昭王,建立昭国后,给了王俣一个顺义公的爵位,保其一族衣食无忧,荣华富贵。
其余高丽文官武将,都有一定封赏,给他们保留了一部分权益,并准许他们在昭国为官。
这自然是天大的恩赐,有能耐的高丽人士,纷纷毛遂自荐,请求加入昭国,在昭王麾下效力。
林冲自是来者不拒,但具体能做什么,需要经过萧嘉穗考核筛选。
能用的,人品无亏的,自然是全部吸纳。
至于没什么本事,名声也不好的,但是颇有家资的世家大族人员,则让其献出家产土地后,给予从事工商事业的权利,以观后效。
随着林冲进位为王,建立昭国,天下格局,为之一变。
林冲彻底摆脱山贼草寇,反王巨匪的身份,谁也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林冲展开批判讨伐。
这与田虎、王庆、方腊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赵佶不仅不能继续针对林冲,还得想法交好,以便讨回被林冲占领的原大宋地盘。
当然,这也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林冲并不会搭理他。
他的目标,从来都是一统天下,征战四海八荒。
东方的土地上,不需要那么多国家。
因此,宋国使者前往开京祝贺林冲称王后,讨要京东东路之事,自然引来一片骂声。
宋使灰溜溜逃了回去,再不敢提讨要昭国地盘之事。
辽国则是遣使祝贺,甚至金国也派人来表示友好之谊。
西夏、蒙古诸部,青唐吐蕃等国家和部落,又都遣人前来结交。
林冲虽然没在开京举行称王建号仪式,但已然得到诸方认可,大业彻底奠定基础。
接下来,无论做什么,都要顺利得多。
高丽去了国号,废除四京,其余建制暂时不变,依旧为道、府(州)、县三级建制,官职也都暂时沿用,等日后彻底鼎定天下后,再统一调整建制和区划。
诸事忙完,已是半年之后。
前高丽故地全部稳定后,林冲班师回归燕京,准备举行进位仪式,邀请四方宾客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