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心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天,迟迟敲不下第一行字。包装设计稿上,"阿耶玳"三个汉字旁边还空着一块——那是留给苗文的位置。
"怎么不写了?"吴晓梅端着碗酸汤走过来,碗沿上凝着水珠。
"怕写错。"龙安心揉了揉太阳穴,"上次把'蝴蝶妈妈'的苗文写反了,务婆说会招来山鬼。"
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小芽领着几个汉族学生跑过晒场,苗语和汉语混着喊:"快点!奶奶要教认草药啦!"
吴晓梅突然抓过鼠标,在空白处插入一张照片——去年务婆过寿时,孩子们用粉笔在地上写的"福"字,旁边歪歪扭扭画了个苗家蝴蝶纹。
"就这样,"她点击保存,"谁规定必须横平竖直?"
打印机嗡嗡作响时,龙安心想起父亲当年在房梁上写的字——"汉苗一家",四个字里倒有三个是错别字。
"这个苗文比例不对!"县民宗局的李主任用钢笔敲着样品盒,"国家规定少数民族文字不得小于汉字二分之一。"
龙安心还没解释,务婆的烟袋锅已经伸过来,在"阿耶玳"三个字上点了点:"这字是我教的,笔画粗力气大,用不着你们操心。"
李主任的眼镜片上闪过一道反光。他翻开红头文件正要宣读,晒场上突然传来整齐的诵读声——村小的孩子们正在用苗汉双语背诵《三字经》,"养不教"和"蝴蝶妈妈教纺纱"的句子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检查组离开时,后备箱里塞满了试吃装。龙安心注意到,李主任偷偷把印错的那版样品塞进了公文包。
"看这个菱形纹,"吴晓梅用竹尺点着黑板,"长对角线正好是短的对角线的..."
"根号三倍!"扎羊角辫的汉族女孩抢答,"和我爸工地上的钢架角度一样!"
教室后排,县教育局的观察员皱起眉头。他刚举起相机,务金阿婆突然站起来,抖开一幅绣了一半的背带:"后生,你拍得出丝线里的北斗星不?"
阳光下,背带上星辰纹的银线闪闪发亮。老绣娘枯瘦的手指沿着纹路移动:"这一针是立夏,这一针是霜降..."
观察员的快门按个不停。当晚,他的调研报告里多了句话:"建议将苗绣几何纳入乡土教材。"
农家乐开业第三天,龙安心就接到了工商所电话。
"有人投诉你们菜单误导消费者!"所长的声音在电话里炸响,"什么叫'酸汤鱼(苗语:能治病的水)'?"
龙安心赶到店里时,看见个穿polo衫的中年男人正用筷子拨弄鱼骨:"虚假宣传!我要向消协举报!"